浅析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9-11-27陆海娟
⦿陆海娟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小学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为此,教师理应采取一些朗读指导的工作,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本篇文章将阐述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为学生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一)基本概念分析 朗读属于将理解和表达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理应引导学生们认真研读文本本身,在实际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文本本身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思想启迪,感受其中的乐趣所在。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个性化朗读的方式,因此为学生们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文《难忘的一课》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自主展开朗读,其中有一句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的学生用平常的语气进行朗读,而有的学生则用义正词严的方式进行朗读。此时,班级中一名平常十分活动的男生站起来朗读,立刻让整个班级变得沉静下来,教师对此也感到十分惊讶,并以此为基础让其他同学们进行评价。
教师则问:“大家在听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们说:“有些夸张。”“感觉像是话剧的人物在说话。”而有一名学生表示:“从他的朗读之中,我能感受到人物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时教师继续问:“为什么你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学生们说:“他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有些太激动了,十分夸张。”
……
正是由于这位学生的朗读从而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想象力,直接将全班学生引入到了战争的年代情境其中,感受到一名教师在“台湾光复”之后内心所产生的激动之情。如果没有这个学生独特的朗读方式,由于学生们并没有经历过曾经的历史,因此教师很难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自然也无法其中对话的内涵以及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的时候,理应采取个性化朗读方式,为学生们带来独特的朗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提升学生们的朗读水平。
二、促使学生和角色展开对话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相关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理应对于学生的朗读和默读予以重视。无论在任何一个学段,其目标均有规定“带着感情进行朗读”。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们在实际朗读的过程中对其中的文字进行品味,感受作者希望表达的内心情感,以此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效果。这也是引导学生们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大家怎么知道小蝌蚪们十分着急啊?”
学生们回答:“因为小蝌蚪们一直到处找妈妈,他们还认错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又问:“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是否了解?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不会!”
教师问:“那为什么小蝌蚪们一直在找妈妈,却一直认不出来自己的妈妈呢?大家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经过一段默读之后,一名学生向教师请示“由于小蝌蚪们和妈妈长得不一样,所以认错了自己的妈妈。”同时又有学生说:“由于小蝌蚪们找妈妈时过于关注一方面特点,却没有将所有特点考虑进来。”甚至还有学生说:“是因为小蝌蚪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妈妈究竟长什么样子。”
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为什么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不一样啊?”从而让学生们陷入到激烈的讨论之中。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涵,了解到青蛙一生的变化。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也会提升,进而提高了自身阅读水平。
三、引导学生感受挖掘文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分析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过多的进行指导,而学生们则只能拥有少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没有太多帮助。为此,教师应当改进原有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文《坐井观天》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朗读,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另一名学生则扮演小鸟,两人彼此展开对话。而教师也需要对学生们展开指导,让扮演青蛙的学生的带着自大的语气进行朗读,而让扮演小鸟的学生带着一定嘲笑的语气进行朗读。
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们提问:“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在说话,它俩的笑各自有着怎样的含义?”
学生们则回答:“青蛙更多的是自信的笑,而小鸟则是对青蛙的无知而感到可笑。”
依托于这种方式,学生们对文本内涵能有更为深入的挖掘,从而能够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属于一门艺术,教师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的时候,理应做好朗读指导的工作,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融入到课文之中,以此提升理解效果,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