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绘本阅读
2019-11-27张霞
张 霞
(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小学,江苏海门 226153 )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的,有趣味的形象的数学绘本是在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教师如何做好数学绘本阅读工作呢?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绘本阅读的研究》,就数学绘本阅读研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制订阅读方案提升阅读效果
有计划、有策略是完成研究的保障,制订数学绘本阅读的方案是提升阅读效果的前提,而数学绘本阅读内容的选定更是首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使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1]。”数学绘本的阅读是为了填补数学课本趣味性、形象性的缺失。为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选择阅读的内容。根据数学教科书单元的编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共同研制了数学绘本阅读内容,有些内容是对数学教科书的延伸与增补,有些则为了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可安排《首先有一个苹果》阅读;教学《分类》时,安排《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阅读;教学《比一比》时,安排《让谁先吃好呢》阅读;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安排《丁丁的练习本》阅读。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根据单元知识点安排相应的阅读内容,能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绘本与枯燥的数学课本相联系,让数学课本知识得到分解与诠释,既巩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数学绘本的阅读时机安排十分重要。有些绘本阅读要安排在教学新知识之前进行,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有些要安排在教学之后,作为拓展知识进行阅读;有些要节选绘本中的部分内容在课上阅读,以此起到对知识点“点睛”之效。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服务于数学教科书。
二、研究导读方法培养数学素养
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曾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2]。”数学绘本的最大特色就是美丽的图画与生活的故事,这两点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能够帮助小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形成属于小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一)读图识境理解知识
数学绘本中的图画美丽而直观、形象而具体。通过读懂画面,学生们可以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故事中别样的情感,还可以从色彩、色调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之后,笔者安排了《成为好爸爸》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不仅知道了时分秒是时间的单位,还知道了月与星期也是时间的单位,一年有12 个月与4 个季度,一个星期有7 天等数学知识。在情感上,学生们感受到不同季节带来的美感,还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同时,画面之间的比较,也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之后阅读《时间的故事》,为让学生感受1 秒的时间长短,画面上用闭眼与睁眼来诠释;感受1 分钟的时间长短,笔者在画面上用60 个闭眼与睁眼来诠释。通过画面的对比阅读,学生在视觉上有了清晰的感知,从而在认知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样,学生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分秒之间的长短,从而推导出1 分=60 秒、1 小时=60 分,也能依靠图形留在大脑中的印象牢牢地记住“1 分=60 秒”“1 小时=60 分”这一知识点。
(二)图文共读掌握内涵
数学绘本中的文字精简,直接切中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想看懂这些文字,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如在阅读《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中“从桥拱的两边开始,把石头砌成圆形,就变成像彩虹的半圆形了”时,由于受低年级学生认知及思维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1)谁能找到拱桥?比画一下。(2)谁能指出桥拱的两边?(3)谁能“把石头砌成圆形”在图上描绘出来?这样,教师先把绘本中的原句进行分层断句,然后结合背景图画让学生们通过比画、指以及描绘,在图上找到“变成像彩虹的半圆形”。这一过程通过先读文字再读图,将图与文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这句话了。
低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薄弱,有时即使通过图文共读,也无法真正读懂数学绘本。这时,就需要教师使用相应的模型图帮助学生理解,让他们读懂并理解数学文字。例如,在读到《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中爷爷环游世界拍的照片时,学生们难以理解“有的建筑物底部是四边形,旁边是三角形”这句话。为此,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们边读文字边参照建筑物的照片——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在照片上动手描出直观的“三角形”。“建筑物底部的四边形”与背面的“三角形”对空间思维能力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需要拿出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指出模型中的“建筑物底部的四边形”与背面的“三角形”。这样,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的模型观察,真正体会“有的建筑物底部是四边形,旁边是三角形”的内涵。
(三)读玩共存培养能力
玩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把玩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玩就被赋予了意义,枯燥的数学知识也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阅读《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时,学生们没有学习过关于面积的相关知识,如果单纯地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或师生共读绘本,学生们是不能科学地比较出床与餐桌的大小的。这时教师应准备床、餐桌、餐盘的平面图,设计以下环节:(1)孩子们,你们知道怎样比较两张床的大小吗?(2)找一找书中的村主任爷爷是怎样比较的?(3)你能学着村主任爷爷的样子,用爷爷的办法去比较床的大小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把垫子摆放在床上,这样就能直观地发现床的大小就是由垫子铺成的大小,要比较床的大小只要比较两张床上垫子的大小就可以了。餐桌大小的比较方法也是如此。这样,学生们在自己动手玩与操作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为三年级学习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结 语
通过一年多的数学绘本阅读研究,笔者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可以让学生与数学变得更亲近,让学生重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喜欢上有趣生动的数学。如何正确地利用好绘本阅读,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