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建构与融合
2019-11-27陆一致
陆一致
(浙江省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浙江象山 3157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阅读期待”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小学阅读教学在学生阅读生涯中处于起步阶段,会直接影响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与语文思维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建构与融合进行探讨。
一、激活:兴适琴书趣独穷
“期待视野”是指学生在阅读之前,基于学生自身独特的阅读经验、积累与审美情趣等,对文本进行的心理预计与期待。“期待视野”从客观上来说属于学生的心理范畴,它依赖于学生的阅读经验,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情绪进行心理预期。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小学生的阅读认知特点与积累,激活学生积极的心理情绪,使学生“兴适琴书趣独穷”,从而建构起有效的“期待视野”,推动自身与文本的有机融合。
(一)以情激活
由于小学生的感性思维非常活跃,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教师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期待视野”,使学生在教师情感的触动与感染下,对文本阅读产生积极的情绪与阅读好奇心,从而以积极的心理投入阅读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在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生逢乱世,他不自怨自艾;年仅12 岁,稚嫩的他却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立下了伟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学生齐声高喊:周恩来)从同学们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了你们对一代伟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通过这一段满含激情的导入语,将教师对文本人物的情感充分传达出来,从而制造了情感的磁场。在情感磁场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文本人物充满期待,进而将这种期待升格为文本期待。教师的情绪有效“引燃”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期待视野”在情感升华中得以建构。
(二)设境激活
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感性等特征,是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借助于情境使平面的文字立体起来,直观起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期待[1]。
例如,《观潮》一课主要介绍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为帮助学生建构起“期待视野”,笔者采用媒体辅助教学法,结合文本内容的相关语句,导出钱塘江大潮的一些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根据视频与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相互交流钱塘江大潮的特点。由于借助图片、视频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产生了直观的感受,在情境的帮助下生发出阅读期待,产生了在语言文字中感受钱塘江大潮奇观的阅读欲望。
二、点燃:湖光秋月两相和
小学生“期待视野”的建构不是由内而外的过程,相反,而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需要外界施以力量,点燃学生“期待视野”,让学生心中萌发的“期待视野”不断扩展,进而形成燎原之势,使学生沉潜文本,与作者进行积极的对话,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达于“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境地,在学生期待视界与文本视界的融合中达于和谐,使学生受到文本感染与熏陶,促进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2]。
(一)创造“相和”机遇
小学生“期待视野”的建构与融合,需要教师基于学生视界与文本视界,为学生创造与文本“相和”的机遇。只有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互动时,才能调动联想与想象,从而透过语言外表,让文本内容形成立体的感受,探得文本深厚的内涵,使学生的思想、情绪等受到触动,进而期待与文本“相和”,与作者形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吟诵,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与想象,将诗句四联所表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每一联配上一幅图画。这一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之意,并深入诗人营造的农村美好意境中,才能运用生动的语言还原文本画面,在还原画面过程中进行思维创造。借助于配图的方式,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在诗画转换中,学生的“阅读期待”越来越强烈,有效实现了文本、学生两“相和”,作者对农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也随之溢出文面。
(二)制造“违和”困顿
“相和”是学生与文本相融合的浅层次境界,“违和”则是语文阅读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在“违和”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会遭遇挫折与困顿,使学生生发出一种求知的欲望,从而强化学生与文本互动的意识,提升“期待视野”建构的效果。
三、绽放: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学生喜欢展示自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不仅要注重构建“阅读视野”,而且要为学生的“阅读视野”创造绽放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绽放,表现自我,自由寻求文本视界与自我视界相融合的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在“期待视野”构建中绽放,使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境界。
(一)在比赛中绽放
开展学习竞赛有助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能促进学生学习互动以及学习成果分享,使学生“期待视野”在比赛活动中得到扩展,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笔者设计了三重朗读比赛。畅读,即学生能正确、流畅地进行朗读,通过畅读,培育学生的朗读信心;演读,即学生模仿诗人的身份进行表演性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能够体现出对诗歌的“沉浸”;创读,即各个小组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将古诗改编成现代诗歌。三重赛读,三重境界,让学生在比赛中“欲罢不能”,学生的“期待视野”也在多种赛读中得以绽放。
(二)在活动中绽放
活动是强化学生阅读体验的有效路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活动,引领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走向“阅读视野”的自我建构,绽放出动人的色彩。
例如,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文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瑞恩现身说法。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扮演瑞恩角色,根据文本内容,说一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如何转化为力量的?产生了怎样的力量?最后结束时,提炼一句话作为瑞恩送给学生们的赠言。活动二,梦想的力量接力。学生调动阅读积累,回忆生活中怀揣梦想并创造力量的故事,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两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文本的精神力量,进而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实现“期待视野”的尽情绽放。
结 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正视“期待视野”的存在,并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期待视界与文本视界的有机融合,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点燃阅读之火,使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语文乐园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