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启动路线规划
2019-11-27胡兰芝
胡兰芝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九牧中心小学,福建浦城 353413)
引 言
小学生对实践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多重筛选和创新,引入游戏活动、推开演绎活动、启动操作活动、拓展社会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科能力[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比较固定,教师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建立认知体系,提升思想品德品质。
一、引入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进行多元改进,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有其个性选择,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掌握学生的兴趣价值取向,为学生规划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业任务。为提升游戏合理性,教师不妨结合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些游戏,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感知,还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设置游戏,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机会。例如,教学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为了保证行人和车辆有秩序地通过交通要道,需要每个人遵循交通规则,还要有礼让意识,这样才能确保道路畅通。教师可以设计关于交通指挥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交警,有的负责掌握红绿灯,有的扮演驾驶机动车的司机,还有的扮演骑自行车和步行的行人。游戏展开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都能够进入角色,并从角色实践中形成体验认知。在这节课上,教师为学生设计道路安全方面游戏活动,将学生带入了游戏情境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并且通过游戏活动,在玩乐中接受了交通安全知识,培养了自觉遵守交规意识。
二、展开演绎活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创编情景剧,发动学生展开角色演绎活动。如果有可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情景剧的创编活动,并在演绎实践中形成道德思想品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剧,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让学生在观看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教材中有很多生活情境内容,教师让学生以具体角色进行情境展现,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角色演绎活动:爸爸妈妈非常辛苦,我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多少呢?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情景剧,并展开演绎活动。学生拿到任务后,纷纷进入创编活动中,经过一番准备,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开展。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对演绎活动展开针对性评价,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演绎感受,并对父母的辛苦劳作有了更深刻体验。通过开展演绎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这样的场景再现也给更多学生带来思想上的触动,他们在演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丰富、更深刻。
三、启动操作活动,塑造学生学习品质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和提供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比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实地观察、数据搜集、案例分析等,都属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并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认知。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设计,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例如,教学《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利用一些生活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工艺品,对教室进行美化布置。小学生大多喜欢展开一些手工制作活动,在自由创编活动中,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力,为班级制作一些装饰品。学生很快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用废旧报纸制作挂件,有的用塑料瓶制作墙上饰品,还有的用学习用品制作了模型。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活动效果。
从以上活动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机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拓展社会活动,内化学生学习认知
设计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对活动客观条件进行多重分析,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匹配性。比如,走访调查、案例整合、经历展示、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延伸阅读等,都属于社会活动形式,教师要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为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创造条件,并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习感知。小学生年龄较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有限,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为学生做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内化。
社会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精细筛选,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家庭的记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家庭记忆方面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材料、图片信息、视频材料等,也可以是家人回忆,如果有必要,可以列出表格,系统记录家庭记忆内容。课堂展示相关信息时,学生积极提交相关信息材料,教师挑选典型个案展开集中展示和讨论,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认知。由于小学生对家庭情况很熟悉,因此,开展家庭调查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有更直接的心理触动,而且通过集体展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认知体系。
结 语
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设计多种实践操作活动,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直接、更深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游戏活动、演绎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观察活动等,帮助学生内化学习认知,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