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以《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为例
2019-11-27吴轶
吴 轶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引 言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硕儒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句话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培养具有质疑、怀疑精神的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下一代的重要举措。品德教师应用心打造一个让学生开拓思维、面向世界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解决疑问,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长进。
一、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求知贵在生疑,教师可利用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五单元“历史告诉我们”主题二“野蛮与文明”中的第二个主题。其中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世界、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及社会问题;二是了解科学伟人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三是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比同时期的中国所引起的思考。
本课属于历史题材的课文。《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因此,本课通过文字概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意义;通过列举18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大众生活的相互关系;通过图片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发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及其所引起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历史知识较多,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存在不同的知识学习重难点,所以需要分两个课时完成对工业革命这段横跨三个多世纪的历史学习。的确,工业时代离学生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以欧洲文化历史为主,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和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利用了当时历史中一个有趣的比赛“一列火车与一匹骏马赛跑”,进行了大约3 分钟情境导入,揭示主题片段,突出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蒸汽机时代的到来,突出速度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个匪夷所思的比赛,走近工业时代、走进本课、走进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打造有效甚至高效的品德课堂时,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往往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知识,追求学问。
二、基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情感妙在设疑,品德课的终极目的是成为德性培养的温床。
有人认为,质疑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品德课应该是从设疑开始,精心打造一个能培养学生德性生长的温床,让学生的情感种子生根发芽,帮助五年级学生逐步走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新时代健康人才。
在《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一课教学中,笔者设置多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如蒸汽机的发明改造和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变化。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旦被设疑激起兴趣,课程会变得动人心弦,让人久久回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因此,笔者在课中挖掘了很多能够触动学生情感神经的生活细节。正因为蒸汽机的发明与改造,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科技的认识,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旧有的、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才有了科技的大发展。而科技的大发展又推动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其中也包括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学生对科技造福人类的热爱之情、对资本主义利用科技压榨人类的不满之情,都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三、基于教学细节的追问
探索重在释疑,教师应挖掘学生的生活细节进行深入探究。
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都应挖掘有价值的细节,而每一个精心准备的细节都应是可以引起学生头脑风暴的“引子”,都是让学生打开思考之门的“金钥匙”,都是能盛开智慧之花的润泽雨露。所以,只有在生活中挖掘精品的课程细节、生活细节,才能够挖掘生活中能拨动学生心弦的关键之处,让品德课堂充满醉人的德性芬芳。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他们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感受生活,但缺乏社会经验,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很难准确理解社会问题的内涵。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的眼光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了解、思考和认识工业革命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经过调查,大多学生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的人和事知之甚少,或者没有系统联系。而对于当时科学技术推动世界发展,改变人类生活,学生也不甚理解。他们对科学家的发明感兴趣,但对于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却不甚了解。
在品德课堂中,有一种智慧叫作“挖掘细节”,有一种感动叫作“生活情景”,有一丝触动叫作“情理交融”。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笔者在课前布置了《我眼中的工业革命》的相关调查研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简单的资料收集。在有效的课前调查中,学生能够发掘生活中的细节,如司空见惯的罐头、家家户户离不开的电灯、孩子熟悉的自行车……利用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小情景,让学生对这段磅礴深邃、影响深远的历史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细节情境的质疑和释疑,应通过看图、读文、假设、体验、探究等多种方式,尽可能让学生走近历史、探究历史、理解历史。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合理方案——解决问题”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关联、多角度、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结 语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们对品德教育与社会性发展认识深化的产物。“问题解决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1]。为了追求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问题解决学习”值得我们今后继续进行实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