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019-11-27张晓君
张晓君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漳州 363000)
引 言
作为一种极具文学特色的课程,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发音识字到文章理解再到语言表达,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作用[1]。而语文只有读懂才能学好,这也就意味着阅读占据着小学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要更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阅读的具体应用,同时还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其阅读、理解、思维等多重能力。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不足
“硬件强,才能干得好”,有了好的基础才能授予别人知识。能有一个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来教授学生,学生得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更多。因此,教师只有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关于阅读方面的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没有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明灯,计划的制订关乎教学质量的好坏[2]。一个清晰条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传授知识,实现教学要求。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缺少明确且有效的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随意,各个教师所授课程的进展也不一样。这样,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三)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自主探究性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和被赋予知识。这种模式下,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培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及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阅读方式过于枯燥、刻板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还是采用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拿教案来说,教师虽然很认真地准备,但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这很可能就会影响学生在阅读上的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从教学方式来说,教师总是用同一种阅读形式进行授课,不能举一反三,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五)阅读方式缺乏创新
从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创新”。不管是在授课方式上,还是在备课过程中,传统教学的方式都过于死板和封闭,没有创造性的发展,仅拘泥于课堂的知识内容,调动不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锻炼不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采取的创新策略
(一)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朗诵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拥有了正确的诵读方式,才能读好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3]。活泼好动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据此,一方面,教师可以让他们专注于朗读,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思索课本中的内容;把握文章大意,自主探究课后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诵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转换角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具体方法可以采取全体学生诵读、分小组诵读、自己朗读这三种不同方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享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意境,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由经验总结得出,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快速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4]。小学生受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教导,也可以引入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话题进行切入,辅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情景。
例如,在讲授《山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与“山雨”有关的PPT 或是小视频,并在讲授过程中进行演示,要求学生对“雨前——雨中——雨后”三种不同时段雨景的环境变化进行探究学习。其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声、景、意三者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含义和真实意境。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阅读本应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从阅读学习的问题可以看出,旧时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现在的需求。沉闷的课堂、枯燥的学习、死板的教学方式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度走低,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应在教学方式上创新,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主动性。语文是一门内容生动、情感复杂、意义深远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PPT、小视频或图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意境,理解中心内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通过各小组交流等活动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阅读,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达到转换主客体角色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与汇报的同学进行交流,并根据展示情况,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多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
要培养学生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不能只依靠于课堂上的文章阅读,毕竟语文课本里面的阅读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慢慢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兴趣,不拘泥于课本,要多读课外读本。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第一,把课堂的阅读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如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引导学生读《昆虫记》;教完《卡罗纳》后,引导学生读《爱的教育》;教完《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等。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不重的阅读作业,如每天睡前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监督。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总而言之,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
结 语
总体来说,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应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授课内容,并联系教学所发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策略,不断创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并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使之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