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19-11-27陈维兵魏江红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监护人藏族子女

陈维兵 魏江红

藏族城市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异地工作、长期进修、驻村等而产生的未成年群体。该群体尚未引起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该群体的家庭教育常态、学业情况、心理状况、人际交往能力、行为习惯,本研究以拉萨市实验小学的104名藏族留守儿童为样本,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

一.研究工具和方法

1.研究工具。采用《藏族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问卷》为测量工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别从家庭教育、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五个维度对藏族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调查。该问卷的信度系数0.81,表明这个问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采用主要成分分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0.806>0.05,Bartlett球形检验小于0.01,表明适合进行进一步分析。

2.研究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描述统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拉萨市实验小学3-6年级27个藏族班随机选取104名藏族城市留守儿童为样本,其中男生39人,女生65名。

二.调查结果

(一)家庭教育

调查显示代理监护人对学习很关心的占81%,说明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关心。留守儿童家长中能经常主动联系教师,向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家长占27%,38%的家长偶尔联系,27%的家长很少联系。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监管缺失,代理监护人没有完全承担起监护责任,家校联系环节缺失严重。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关注学习的比例占42%,关注生活和身体状况的比例占54%,关注零花钱的比例占4%。说明父母外出工作与留守儿童联系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其次是学习,关注零花钱的最少。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7天以上一次的比例为54%,其中30天以上与孩子联系一次的比例为23%。说明孩子不能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家庭教育监管缺失,不能及时解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二)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估,中等及以下占46%。说明留守儿童成绩父受母外出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对学习持一般和比较不喜欢态度的占31%。说明藏族城市留守儿童中对学习持一般或不喜欢态度的比重比较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偶尔看课外书的48人,占46%;很少看的4人,占4%,从来不看的8人,占12%;说明留守儿童没有养成长期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三)心理状况

父母长期在外工作,50%的子女勉强能适应,19%的子女表现出不适应,12%的子女表现出无所谓。说明父母在外工作,聚少离多对留守儿童来说是一段不适的经历。

当心情不好时,闷在心里的学生占34.6%,倾诉对象为同学的占30.8%,15.4%的留守儿童愿意把父母作为倾诉对象,12%的留守儿童把心事告诉一起生活的监护人,7.7%的留守儿童愿意把老师当作倾诉对象。说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遇到困难闷在心里,而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产生的作用很小,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

(四)人际交往能力

遇到困难时,31%的留守子女闷在心里或写日记,23%的留守子女会告诉要好的同学或者朋友;23%的留守子女会告诉老师;8%的留守子女会告诉父母;4%的留守子女会告诉一起生活的监护人;12%的学生不知道向谁倾诉。说明在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少交流或求助的是父母及其他监护人。

(五)学习、卫生等日常行为习惯较差

案例:两名女童父母均在西藏某地工作,由爷爷奶奶进行监管,由于隔代监护,缺少对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这两个孩子经常表现出衣容不整洁,缺乏最基本的卫生习惯;学习书本脏乱,缺乏最基本的爱护书本的习惯;经常忘记写作业,上课忘记带书本,拖拉现象非常严重,生活没有规律。

隔代监护人大多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孩子习惯的培养缺少关注和教育,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以往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三.原因分析

(一)留守子女家庭父母或一方缺席导致家庭结构不健全及其功能的缺失。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众多年轻的父母成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由于父母长期进修、驻村、异地就职、常年出差等因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应酬与人际交往当中。青壮年劳动力在区内其他地方工作或者经商常年不在家,买房后由家里的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看管上学的孩子,因此,在西藏藏族聚居的城市悄然出现了一部分“城市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与真正的“农村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生活富裕,家庭状况良好,他们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与孩子见面的机会不多,即便学校召开家长会,也是极少能看到他们父母的身影。

(二)留守儿童学业监督与辅导缺失。

儿童期是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外出,学业监督与辅导长期缺失,加之家校缺少比较紧密的联系,代理监护人忙于工作 ,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与留守儿童沟通存在障碍。

(三)缺乏亲子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

家长外出一般时间较长,探亲交流时间短,亲子交流情感,心灵沟通少,长期以往,留守儿童将心理诉求闷在心里,不愿意表达,难以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

(四)亲子之间交流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焦虑、孤独封闭倾向。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当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较少,缺乏监护人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从而导致遇到困难不知向谁求助等方面的人际交往问题。

(五)家长榜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缺失。

儿童期是个体道德行为发展的初始阶段,家长对儿童道德知识教育,道德情绪及意志力的培养,行为监督与示范作用缺失,对儿童的儿童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消极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完整的家庭结构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尽可能多的使用视频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另一方面,应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二)建立留守学生班级学生档案,师生结对帮扶。

学校应担负起解决西藏城市藏族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责。具体做法有:

第一,教师要以教育者的仁心,老师的耐心,经常与他们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倾听这些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独立自强,并及时协调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二,设立“留守儿童之家”,由教职工担任代理家长,负责管理留守儿童作业辅导、待人接物、调节心理、谈话谈心、关心留守儿童生活等,使留守儿童在学校找到家庭的良好感觉。留守儿童之家的优势在于给留守儿童营造了因父母外出工作而缺失的家庭温暖。

第三,班主任尽量要求并协调父母一方一学期可以参加一次家长会。

(三)家长尽可能做孩子忠实的倾诉对象。

留守的现状有时无法避免,但作为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应尽量降低留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高质量的陪伴,要让孩子觉得被爱,被欣赏。

(四)代理监护人树立角色意识,培养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感情,向老师多了解和沟通孩子的情况,商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多的给孩子与人交际的锻炼机会,比如培养孩子接人待物,文明用语的习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五)树立自信,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父母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但要及时和老师、代理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启发、教导、帮助。

关注藏族留守儿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西藏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得到更好更多关注。

猜你喜欢

监护人藏族子女
选择意定监护人,为养老未雨绸缪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The Light Inside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Tomb-sweeping Day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