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三步曲”

2019-11-27郑维刚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步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郑维刚

(贵州省绥阳县实验中学 贵州 遵义 563300)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其不同的特征,根据文体特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一直是我关注的课题。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在语文版初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我始终紧紧围绕体现小说的三要素,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小说阅读教学的“三步曲”。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弄懂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素,是阅读小说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要素准确把握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完成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任务,我们必须得处理好一些必须的铺垫与准备,交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能,使预期成果来得自然合理,水到渠成。

首先,培养学生阅读标题的良好习惯。刚拿到一篇陌生的小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读懂小说的标题,针对标题自提问题,带着自提的问题读课文,寻求答案。一方面,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明确阅读小说的问题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设置阅读悬念,自主激发阅读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就我们使用的语文版初中教材而言,选用的多数小说都是主要人物为标题的,如:《孔乙己》、《差半车麦秸》、《小男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针对这类小说,在读标题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是何许人?生活在什么年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他?等等。

其次,强化字词积累,扫清阅读障碍。字词是构建一篇文章的砖瓦,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决不能被忽视,也不能囫囵吞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完成对小说的第一遍阅读,要动笔标注段序,边读边用笔圈画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然后通过查字词典或借助文下注解,从音、形、义上积累这些生字新词,并工整地把这些生字新词的音、形、义抄写在笔记本上。为强化积累,根据需要可组织同桌、小组或全班交流补充与纠错,彻底扫清阅读障碍,为读懂课文内容作必要的基础准备。

其三,再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在完成前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带着读标题时提出的问题读课文,并自主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有开端前有“引子”,在结局后有“尾声”,但语文版初中教材没有选用这样的小说)试着概括情节内容。这是“三步曲”中“首步曲”的终结任务,旨在通过对小说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我们得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运用中形成能力。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段,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最核心的要素,是一篇小说能否吸引读者的重要标志。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了我们教学小说的一大重要任务。分析人物形象,实质上就是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是分析小说的写法。众所周知,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在进行这一步教学时,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对故事情节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对主要人物进行描写句段,并在其旁注明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写出该句段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关键词,待较充分地找完文中这样的句段后,准备用老师提供的说话句式,在小组内或班上进行充分的深入的交流。

第三步:读课文,析背景,领悟写作意图

作者创作小说的最终意图是为了反映实现社会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很多的自然环境实质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与写照。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它表现上是当时人们活动的自然存在的环境,实质上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在里面出入的形形色色、不同阶级身份的人物,实质是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现实。读一篇小说,一定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当中去阅读。诚然,优秀的小说肯定会给读者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要反映特定时代的意义。因此,分析小说的背景,就是为了搞清楚读标题时得出的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主人公的原因,更是为了理解作者创作小说的最终意图。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我们承接第二步的学习成果,顺势提出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他这样的性格和品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在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入恰当的背景材料(助读材料),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猜你喜欢

三步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