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视角分析我国体育类型文学的创作瓶颈

2019-11-27葛国丹樊洪基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

葛国丹 樊洪基

随着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坛屡获佳绩,国内群众体育普及的深入开展,我国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映体坛生活的体育作品也逐渐丰富起来,就像体育运动本身一样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喜爱。但是,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更希望从文学作品中了解运动员的事业、生活、爱情和人际关系,了解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了解运动员的心灵和人性,了解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发展,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体育类型文学正好满足了我们读者的这些需求,作家们凭着他们对各种运动项目运动员生活的感受,对体育运动的丰富知识,以他们满腔热忱和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而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众多运动员的生活和爱情,展示了他们执著的追求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和曲折的命运,也展现了我国各项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风姿。可是,在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目前发展的现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寻找解决策略上也是举步维艰。本文,就是对此列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为中国的体育类型文学发展献计献策。

一.我国体育类型文学的嬗变

追溯体育类型文学首先要先界定类型文学的内涵,所谓类型文学就是根据支配创作活动的精神原理不同而相互区别的文学基本形式[1],话句话将就是指那些题材上明显相同且受众群体由相对固定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这种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读者非常容易明了故事是怎样发展。“类型文学指根据支配创作活动的精神原理不同而相互区别的文学基本形式,而体育类型文学偏向于指共通体育元素的文学群落或文学作品聚合。”我们知道体育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形式众多,其有小辩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诗歌、书信文学和网络文学等等。相对于其他的类型文学,我们体育类型文学更偏向于共通体育元素的文学群落或文学作品聚合。[2]

新中国的体育类型文学发展是得一于蓬勃发展的体育宣传事业,正是我国对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才促进了中国体育类型文学发展的今天。新中国的体育类型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体育》所创办杂志《腾飞》,这本杂志开拓了新中国的体育类型文学先河。后来《南风》杂志也开辟了相关的体育类型文学专栏,除此之外《体育文史》的成功创刊成为第一本研究体育历史的类型文学刊物。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部体育类型作品影响了当时一代人。它们是1978年发表在《新体育》上的《扬眉剑出鞘》,1981年发表在《当代》杂志上的《中国姑娘》,体育散文《思念》,陈祖芬的《美》,叶文玲的《慧眼》,周达的《长跑者之歌》,晏明的诗歌《女骑手》和《草原金秋》,体育电影《驯马者》、《乳燕飞》、《同在蓝天下》、《冠军从这里起飞》,话剧《球迷》等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体育类型文学成为我国体育改革的代言人。这一时期的体育类型文学作品开始向问题类型体育文学发展,其代表作品中有赵瑜的《强国梦》,作品通过乒乓国手“自伤”事件深刻揭示了中国体育界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对冠军精英文学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后期作者又创作了《马家军调查》,这部作品同样引起了体育界学者及国人的重视。可以说这种文学的风气带动了一批爱好体育、对体育有着特殊感觉的作者们,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类型文学,如揭示官僚主义的《他走了,留下……》,反映青年人坚持不懈《壮哉,八十年代的青年》、《冒险、志气、浩歌》、《万里壮游》、《蔚蓝色的畅想曲》。

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迅速发展,其也渗透到体育类型文学之中形成了体育类型网络文学。因其传播的广泛性、迅速性等特点使体育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体育类型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以散文、随笔或评论的体裁出现,其具有代表性的如2001年新浪网独家连载网络版《假球》,还有后期的《足球流氓》,都市足球言情文学《临门一吻》,黄健翔的《我心目中的最佳阵容》,白岩松的《笑到最后才是幸福的》,朱又红的《咱是球星咱怕谁》,徐坤的《期望爆出冷门》,红油顺风的《说说中国队》,韦一笑的《笑看体坛》等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又使体育类型文学向体育类型奥林匹克文学方向靠拢。其代表性作品有《八月狂想曲》、《觉建筑》、《五环旗下的中国》、《八月狂想曲》、《觉建筑》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奥运会以及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讲述,对北京奥运会筹备、举办等过程中发生的事进行了文学创作。奥林匹克运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这些作品又是人们特别喜欢阅读的,因为人们已经不满足只观看紧张激烈的体育比赛,而想看到这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想要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支撑他们顽强拼搏的原因和当时社会重大事件对他们的影响等等。

综上所述,体育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既受政治、经济、科技的影响和制约,又作用于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一门综合科学的本质。从旧中国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到半个多世纪后新中国的体育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伦敦,展现出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通过旧中国体育的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衰败给民族带来的难堪和耻辱;通过新中国的体育类型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因为国家昌盛在绿茵场上表现出的民族的尊严和威信。

二.我国体育类型文学创作的瓶颈

文学较诸科学、哲学或许很感性,但较诸体育,文学就显得过于抽象艰深、晦涩枯燥,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缺少质感。分析,我国体育类型文学发展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一下三个方面:

1.作家们缺少体育经历

体育文学是应该“介入”还是“疏离”社会,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涉及体育文学的功能、地位以及体育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样一些聚讼纷纭、欲说还休的经典命题,也反映了纯体育文学和社会主流体育文学、通俗体育文学的紧张关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解决方案、主张势必会影响到新世纪的体育文学发展面貌。由于体育文学作品作者缺少体育经历,在对体育的细致描写和训练过程上缺少真实性和细微性。调查才有发言权,如果没有真实的体育经历,只是通过表面的体育描写,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2.阅读群体欣赏水平低

体育文学对阅读者的欣赏作用实现是通过读者在阅读其文学作品时,通过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上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机能活动变化,通过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活动的变化,最终达到效果。因此,我们说体育文学的欣赏是以读者的感觉和体验为基础,是一种感性意识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才会产生而不同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选择与爱好。分析目前体育类型文学的阅读群体,我们认为整体上存在欣赏水平低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我们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步伐。

3.市场经济的种种冲击

在体育和艺术层面应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襟,要能包容不同流派的艺术实践和思想主张,平等对话和交流,真诚探讨和批评,这体现了思想艺术层面的民主作风,也能体现出人格的成熟程度和视野的开阔、心态的开放程度。人的胸怀越宽广,人格力量越强大,就越能包容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事物和主张,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思想境界还须不断提升,尤其是要抛弃那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避免简单地颂扬多样性或多元性以及武断地坚持批判性立场,而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行之有效的辩证“结婚”。重提价值重建无可厚非,但在时机的掌握、操作的方式等方面还需慎重。严格地讲,只有在社会发展成熟了,新的价值诉求和规范才可顺应潮流而自然形成,外力只能起到某种有限的促进作用。火候未到,任何外部的一厢情愿的努力是无济于事甚至有强制启蒙的危险,在这方面,人文精神的讨论的无疾而终是启人深思的。

三.我国体育类型文学创作的途径

1.以热门项目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在进行体育项目选材方面,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的体育项目,可以选择比较热门的体育进行文学创作。例如,《一个足球队员》是著名作家贾平凹1982年发表在杂志《百花洲》第5期上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足球运动员为事业拼搏的故事。硬生是一个城市足球队炊事员在农村老家发现的一个足球苗子,自从他进入专业足球队踢球以来,在无数次比赛中从未为自己的球队踢进过一个球,因而也有了一个“不进球将军”的外号。一定要踢进一个球,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历经磨难,终于在一次决定球队命运的重大比赛中,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为自己的球队踢进了至关重要的一球,但他也因严重受伤而被抬下了场。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风,巧妙地利用球队比赛完之后队员向自己球队炊事员讲述比赛的手法,来表现比赛的剧烈悲壮,令人十分感动。

2.以名人轶事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一般读者都对体育明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比较感兴趣,通过回忆录或传记的形式对明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吸引读者去阅读。例如,《何振梁五环之路》是何振梁的夫人梁丽娟撰写的一部关于何振梁先生的传记。作品主要回忆时任中国奥委会的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的何振梁先生在其个人成长以及在体育外交工作的经历。在我国的体育界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视角和表述方式加以创作。如今,随着追星文化的产生,一些年轻的奥运冠军明星相继产生了社会影响力。这些体育明星们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用以文学创作的内容。

3.注重体育生活观察拓展创作之路

以《我们是冠军》作品为例,其就是一部描写中国足球事业的体育类型文学作品。作品通过网络连载之后引起网友的格外关注,一时间作品成为一些网站VIP或收费项目。其作品如此引起众人的关注,是因为书中内容所涉及到的是我国足球的萎靡不振,是在“恨铁不成钢”意识被激发的一种释放。可以说,正是由于作者对的体育生活的细微观察才导致了其创作的作品与读者们产生了共鸣。因此,在未来体育类型文学发展的创作道路中,我们的作者需要从生活的细微观察中拓展创作之路。

总之,体育类型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拥有的读者除了体育爱好者外,也有一般的读者,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要顾及到一些不懂体育但因为作者的作品而阅读的读者,作者首先要把要描述体育的部分进行深入细致地描述,这样才会让读者明白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通过对体育类型文学发展的局限性与解决思路的探讨,期望能对体育类型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聚力文学创作 服务武功大局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