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11-27高锦霞
高锦霞
(福建省屏南县古峰镇第一小学,福建屏南 352300)
引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但呈现出信息技术被过度且盲目使用,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习以为常、兴趣缺失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缺失?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
一、巧妙呈现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是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没达到那样的高度,因而对文字描述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的实效性较低。因而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画、视频或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省时、高效[1]。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认识量角器这个环节时,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再教学量角器的使用。学生机械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使用量角器度量角时也是屡屡出错。原因是学生对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不清楚,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模仿使用量角器,课堂成效差。因此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1°角、10°角以及量角器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产生的原因,这个过程让静止的量角器会“说话”,使学生轻松了解了量角器的构造原理,然后再与同桌相互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最后用牙签在量角器上摆一个角,初步感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对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感悟,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明白量角器的构造原理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方法,不仅知道怎么量,还明白为什么这么量,轻松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增添数学课堂活动趣味
在对儿童研究中表明,儿童连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活动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有效的课堂活动或游戏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2]。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竞争这个活动类型,把一些质数和合数及1作为选项,请男、女两组学生进行 PK,只有选对的学生才能得分。这样的PK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轻松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选用趣味分类的模式,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把不同类的选项分别送到各自的“家”,选错了还不能进,这样的课堂活动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也会思考“该怎么选”。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激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合的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最后呈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在比较中得到最优化的方式,得出最终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它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更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3]。
例如,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一课中,在探究摆5个相连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三个选项:A.画一画,数一数;B.用加法解决;C.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通过平板电脑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打开相应的学习包完成探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结果,和学生一起探究摆列的规律,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开放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四、优化数学探究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这样对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才会更深刻。因此,对于一些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而不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学生的探究过程。只有通过思维碰撞、独立探究、磨合得出的结论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在探究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或直径的关系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得出: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或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1/2。如果这个教学活动采用信息技术把每条半径或直径通过动画效果进行对比,虽然看起来很直观、有趣,但学生没有经历这个探究的过程,对这个结论只是一个表象的认识,只是机械地接受了这个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便是无效的。类似这样的探究活动环节都是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这个探究过程,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优促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对于那些可以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不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省略乘号的写法这个教学环节时,有教师将这部分知识设计了动画故事《零国王》,动画中乘号、数字都是很卡通的形象,这也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对如何省略乘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在观看中被可爱的卡通形象吸引了注意力,而对知识点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类似这样的教学环节使用信息技术,会有喧宾夺主的弊端,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立足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可以盲目使用,更不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思路被信息技术牵着走。只有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水平为立足点,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