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本素材 作文别有洞天

2019-11-27付洪霞

读与写 2019年9期

付洪霞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 济宁 273100)

人教版必修五册课本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经典中的经典,并且涉及到了各种文体,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些作品都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巧妙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那么应对考场作文应该是绰绰有余的。直到2014年高三文言文复习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的妙处。现将自己在用好课本这眼活水,及时积累写作素材方面摸索得到的一些方法,同各位同仁共享。

首先要解开多年来形成的语文无用意识的问题。一样东西要是大家觉得没用,那么去接受这样东西是很勉强的,长期下去就会排斥最后就放弃,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从语文教师自身做起,一定要挖掘出文本自身的价值。别的暂且不说,就拿教材内容与作文素材积累来说,既然我们一再强调语文课本经典作品多么优秀,我们去赏析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才气的人;那么我们是否能对课本内容再度挖掘,把课本内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教材的知识的积累、归纳和整理,更注重不断提升教材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在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本写作素材面前,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偏见会得到明显的改观。2014年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尝试,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材的无穷魅力。

2014年我再次带高三毕业班,这次复习我们备课组稍微做了一些调整,以课本复习为抓手,带动其他考点的复习,将教材资源利用到最大化,使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做到有效结合。尤其是在现代文和文言文复习过程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复习外,更注重教材内容与写作的融合。我觉得当我们把目光一再投向远方最后寸步难行时,不如收回目光,反思手中的课文,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因此我认为作文完全可以借鉴课内知识,尤其是写考场作文,可以说,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在复习过程中,我特意把文言文复习时同学们整理的课内作文素材进行了收集,主要内容如下:

人教版必修五册文言文素材积累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爱国的热情,没有非凡的才智,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适用于“智谋、深明大义,责任”等话题。

2.从郑伯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提炼出“知错就改、正确认识自己”等话题。

3.从晋文公的“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这番话,可以挖掘出“坚持原则,不见利忘义,心灵的选择”等话题。

第二册

《赤壁赋》

1.细细体会苏子与客的对话中客的一番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可以提炼出“人生、价值,生命、时间”等关键词,适用于写作“人生价值、珍惜时间”等话题。

2.细细体会苏子与客的对话中苏子的一番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写作中可以适用于“知足常乐、乐观心态、不同角度看问题、回归自然”等话题。

第三册

《寡人之于国也》

1.关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几句,写作时可以联系到“一切按规律办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话题。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和智谋,怎可成功?可用于“胆识、智谋”等话题。

2.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这故事,实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适用于“团结合作、忍让、以柔克刚”等话题。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只为做真正的自我。江岸边,菊花旁,陶然其间,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适用于话题“做真的自我、坚守信念”。

2.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适用于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3.官场失意又如何?脱下一身官袍,舍掉一身污浊;换来菊花美酒,得到一身轻松。适用于话题“舍与得、淡泊名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方能薄发”,让我们在教材中徜徉,为写作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于文字的天堂,书写出曼妙的文章。我相信,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教材有效价值的不断挖掘,一课一练笔,一文一积累,我们的学生最终会爱上写作,会在写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