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
2019-11-27陈雪花
陈雪花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1.目前小学童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童话教学时,偏重于思想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在童话教学中较为关注故事的趣味性,不能理解文章中蕴藏的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果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其次,童话教学过于单一、呆板。童话本质上属于记叙文,具备记叙文的六大要素。但是,童话教学又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记叙文的特点,如情节曲折、富有情趣、手法夸张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童话独有的本质特征开展教学活动,突出童话性,避免采用传统记叙文的讲述方法。实际上,童话教学并未达到这一标准,也并未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童话教学时习惯一刀切。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理解力毕竟有所不同,这样只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为了提升童话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童话教学的误区,并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改变这种现象。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
2.1 重新定位童话教学。童话教学本身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出入。而且,童话只是用来反映人们的精神追求。为此,在童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童话的意境和虚拟性,并以此为引导,给予学生一份美好的想象。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学生的世界观出发,避免从成人角度开展思想教育,从而提升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和童趣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
2.2 丰富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合理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从而使小学童话教学走出教学模式单一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也明确指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地球爷爷的手》的学习中,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游戏复习生字,并采用多样的课文朗读形式开展课文的学习。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增加课外阅读板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请教父母、读课外书、上网搜集有关地心引力的问题。在该节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丰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 优化课堂突出学生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情感认知。对此,教师应优化课堂设计,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个体性,并发挥学生的独创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化能够充分体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外资源等充实课堂,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听故事边看图。这时,教师再提出:请说说丑小鸭在哪些地方生活过?有哪些生活遭遇?它的生活态度(做法)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结语
综上所述,童话教学是小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为了提升童话教学质量,加快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童话教学,研究当前童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应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使童话教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完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