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和教材内容的比喻手法教学探析
——以三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2019-11-27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0期
关键词:喻体比作例句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 王 飞

小学阶段应不应该教基本的修辞手法?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项第10 条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之前各学段并未提到有关“修辞”的要求。

然而,中年级教材为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选文的语言多是浅显而形象化的,不可避免出现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语句。有研究者统计过,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各类修辞手法出现的频率,三年级下与四年级上比喻数量最多。同时,配套练习中经常与有关修辞手法的习题,考试中更是常见。在学生写作中,已经无意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来进行表达。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认为,在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不妨尝试着教一教,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修辞手法,将无意识运用变为有意识选用,丰富表达,学会浅显地欣赏语言的美。在此以比喻为例,说说笔者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做的一些尝试。

一、知其义,建立范式

学习过程中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决定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掌握。在2018年秋季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首次出现的比喻句是第5 课《石榴》:“走近看,它们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句话有两点非常适合作为比喻句的范式:(1)比喻词为“仿佛”,纠正了学生先前认为的比喻句就是含有“像”字的句子。(2)喻体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喇叭小巧可爱又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但这句话有一个不足:这句话必须与前面一句“花越开越密,越来越盛,不久便占满了枝头”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对于刚建立句概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有可能带来认识上的模糊。于是,搜寻整个教材,第13 课《东方之珠》中的一句更为合适——“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本体喻体清晰,点出了两者的相似点——湛蓝、透亮。

明确了例句,可以通过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比喻的内涵。

1.分析例句

(1)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三年级教学中不需要出现本体与喻体的概念,但“比作”这个词语作为一种规范的表达要给学生,这也是学生以后借助思考的支架。主要通过教师的表达示范来习得。

(2)天空与蓝宝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这是帮助学生理解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之处。这句话很明显,因为两者都有“蓝、透亮”的特点。

(3)为什么要把天空比作蓝宝石?这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比喻在表达上的作用,本体一般为不太容易感受、了解的事物,喻体多为熟悉常见的事物,比喻就是拉近了要描写的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用形象化的方式便于读者理解。常见的比喻修辞手法在陈望道先生看来,可以称为积极修辞,讲求的是要具体、生动。

2.巩固认识

出示第11 课《拉萨的天空》中的例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让学生循序上一例句的方式思考三个问题——(1)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2)灯光与焰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3)为什么要把灯光比作焰火?

3.概念出示

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比喻的内涵,只是在外围不断绕圈,对于学生的掌握并没有实际效用。应该在学生理解水平上用浅显的语言,帮助学生抓住内涵,准确理解。因此,笔者出示了比喻的概念:比喻: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两个东西有相似的特点。“东西”让学生理解比喻是用在事物上,这一点与拟人不同,本体与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否则就是同类事物的比较,而两者的联系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二、辨其形,内化理解

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辨析中明确。

1.想喻体

出示练习:用比喻的手法将下面句子填写完整:

①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像()。

②天上的星星仿佛镶嵌在夜空中()。

③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似()。

填空的形式降低了难度,使本体一目了然,分别是柿子、星星、露珠。学生要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作为喻体。其中,第①②句难度最低,学生多次在练习中遇到,比喻为“灯笼”“宝石”最为合适。第③句需要调动课文语句就能完成,但需要从“钻石、珍珠、水晶”中选择,比喻为“水晶”最为合适。

2.建联系

出示练习:用比喻的手法将下面句子写具体:

①秋天的枫叶火红火红的。

②大象的耳朵真有趣。

这两句话检测学生能否通过明本体寻找喻体,并用合适的比喻词将两者相连,巩固对比喻句的认识。

3.分真伪

出示练习:看一看,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②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③我走路的样子很像我的爸爸。

④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梨儿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这四句话,前两句来自教材,第一句为暗喻,但学生对照比喻的概念应该可以判断出来同样也是比喻句,不需要让学生明白这是暗喻,而是从最原本的概念入手,比简单掌握“暗喻”这个术语更为重要。第二句话中有“玛瑙般的”,其实就是对比喻句的一次转换表达,学生对照概念应该也能判断出来。第三句则是同类的比较,第四句在于重点描写了梨儿拟人化的动作,并没有把一样事物比作另一样事物。四句话,从不同的纬度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喻的真正内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严密的思考习惯。

三、赏其美,丰富表达

欣赏:

①花越开越密,越来越盛,不久便占满了枝头。走近看,它们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学生在教师教了比喻句后,完成类似习题的正确率大幅提高,但是在习作表达中并没有进步,反而落入窠臼,雷同的比喻随处可见。理解比喻的内涵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考试,而是要体会到汉字表达的丰富与审美追求,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比喻句的概念与特点后,应该继续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寻找优美比喻句的意识,逐渐积累更多精彩的比喻句,在学情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欣赏目标。

本次笔者安排了两个句子。第一句,前面是例句的备选,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欣赏价值在于完整。作者在完成比喻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想象,使表达更加充分,也能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第二句,这段话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这句话出现了四处比喻,用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的话来说,这里运用的是博喻,即是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云雾的变化分别作恰当的比喻,这样的句子通过连环的比喻,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欣赏价值在于丰富。通过“欣赏”环节,学生对于比喻的理解更加多元,也完成了从理解到赏析层面能力的迁移。

从身边的例子入手,转入对概念的理解,到实践中辨析明确,最后上升到欣赏的目标。本次教学尝试学习数学课的教学方式,探索语文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面对接下来要学习具有参考的支架,最终转化为自己研究的能力。但结合遗忘曲线的规律以及学生心智不断趋于成熟的趋势,比喻的教学不应该到此结束,在接下来的年段中应该不断巩固细化,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但在起始阶段,基于教材中有充分的资源,学生又能够理解,教师对于这个语文知识又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完全可以做一次尝试,让这样的语文知识被学生扎实地掌握,在实践中去转化为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喻体比作例句
比作诗
油菜花开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