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析
2019-11-27熊爱军
熊爱军
(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中学 江西 丰城 331113)
中学生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建设者、领导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储备力量,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在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具有道德思想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教学中融入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教学意义
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了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且强调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宣传作用,要求初中学校要从小教育,重视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的新时代青年。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教学,更能优化现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生正确道德意识的树立,完善中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为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指明道路,培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力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教学问题
在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现状后,找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点问题。
首先,不同年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吸收能力也不同,中学生并不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不足以支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刻理解,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教学实施;其次,受到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停留在“唯成绩论”的“填鸭式”教学环境中,不但对中学生道德意识和人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不利影响,一时也无法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融入;最后,包括学校与家长在内,都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持观望态度,并不鼓励也并不反对,甚至不太关心,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教学重视,无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都无法得到积极的教育反响。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教学策略
3.1 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政策,是当今社会的新观点;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迎合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理念,抛弃传统地“师尊生卑”心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想要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小到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班级纪律,大到遵守法律法规这些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学校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不同的角色又背负着怎样的责任?再由教师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学生、对公民倡导的平等、公正、法治,让中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与法律的重要性,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
3.2 丰富教学手法,运用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教学氛围沉闷压抑,教学手法单调枯燥,如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收获好的教学反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法,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搜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或者在社会中产生巨大反响的违法乱纪事件,制作成PPT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法律法规中的约束,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自由权利,先明确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再明确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规范意识。
3.3 营造社会氛围,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范围。想要让中学生对这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努力,单靠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与学校应当重视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动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为学生创建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校园中、社会生活中都要营造浓厚的道德意识环境,保证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学雷锋,做好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打扫校园环境,传播乐于助人的积极思想;带领学生参加“一日环卫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真实劳动来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与奉献,感受每个人对社会存在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培养中学生道德意识的正确养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虽然面临着许多的教学问题,但只要教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会克服困难,保证中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