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画结合,让古诗教学更有神韵

2019-11-27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境诗画诗情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王 亚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前者在于通过精练的语言抒情达意,后者在于通过线条与色彩建构意境深远的世界。从古至今,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诗歌艺术都讲究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例如,王摩诘的诗歌,写意传神,形神兼容,是诗画结合的典型之作。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采用反复背诵与讲解的形式,极大地削弱了古诗词的美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诗画结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知

利用水墨丹青创设深远、幽美的意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深入学生心灵,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由诗入画,令学生以画悟诗、悟处皆画,将学生带入如画诗境,让学生赏析诗意而陶醉其中。在我们的教材中,古诗所配插图中的美景极富诗情画意,抒情绻意,清新典雅,蕴涵着哲学思考,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良好的导入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诗情,令学生喜欢古诗。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江雪》这首诗歌描绘了雪花飘飘、天寒地冻的意境,勾勒了一个孤独的“蓑笠翁”形象。全诗语言干练而意蕴无穷,传递诗人孤高的气节而又落寞的心情。诗中,“千山”与“万径”皆是鸟无踪、人无影,给人极寒而又极其孤独的感觉。有的教师忽视插图,直接向学生诠释诗中的感情,却令学生一头雾水,降低了古诗词教学的人文美感。反之,有的教师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在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书中这一幅水墨丹青,体味“蓑笠翁”的坚韧与孤傲,继而,教师这样解析:“同学们,画中虽然重峦叠嶂,可是一只鸟儿也没有,只有江心一只孤独的小舟,还有一位垂钓的老者,大雪纷飞,这该是何等孤寂与寒冷啊,可是老者却不惧不畏,乐在其中,我们来读一读,诗中是怎样描写的。”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圈出诗句与插图共有的意象。学生圈出“千山”“万径”“蓑笠翁”,教师顺势而导,提问:“这些意象给你的感觉与插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大家用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回答:“一样,景物很开阔,但是也很寒冷,而且画面中只有一名老者,更显得很孤独。”教师复述学生的回答,然后继续提问:“可以由此揣测作者的心境吗?”接着,教师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剖析诗情。

这样的导入凸显了古诗教学的神韵,让学生对诗境与诗情有了一定的感性理解,而通过反复朗读与理解,对诗境、诗情有了更加独特的体会,由此,学生逐渐理解作者追求超凡脱俗的理想。

二、读诗赏画,看画赏诗

诗画统一,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丰厚传统文化内蕴,凸显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古诗教学时,利用绘画再现古诗意境,唤醒想象,可以令学生读诗赏画、看画赏诗,展现古诗的人文美感。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勾勒古诗词意境,寥寥几笔,虚实相衬,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美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歌与绘画结合起来,用广阔的写意画激荡学生心底的诗情,引导学生揣摩诗意。学习时,诗画结合,悟处皆画,学生悟与思结合,从而了解诗歌的人文情怀。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作者百感交集之情。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自媒体展示杜甫肖像,向学生展现一个饱经风霜的诗人形象。画面中,诗人眼神深邃,胡须苍白,身形瘦削。继之,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随着学生朗读诗歌,展现第二幅图:诗人“涕泪满衣裳”,随即,教师引导:“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诗人颠沛流离,整整八年,居无定所,此刻听闻战事喜讯,他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喜极而泣!”教师:“对的,喜极而泣!正如这幅画。”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展现第三幅画:诗人“喜欲狂”,并继续引导:“悲喜交加之后,诗人的感情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在诗句中圈出描写情感变化的词语。”学生分别圈出: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这样的教学结合绘画艺术,通过情感的变化,传递了诗人的爱国形象,让诗歌有神有韵。

诗画结合,将抽象的情绪变化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绘画,将诗人的形象渗入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之情。由此,学生喜欢上杜甫,喜欢上古诗,认可传统文化。

三、赏诗作画,以画悟诗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好画,读诗时,我们熏陶渐染,品诗境,赏诗韵,悟诗情。古诗教学这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设计美妙画境,唤醒想象,释放诗情。基于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绘画诗境,主张绘画时融入学生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为诗境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以此使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浓烈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深刻的人生道理。赏诗——构图——画图——悟诗,一步步地让学生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所见》这首诗歌记叙了一件夏日农村趣事——牧童捕蝉,充满生活气息,农村的孩子体会更加深刻。讲解“林樾”这个词时,要求学生绘制一幅草木郁郁葱葱的乡间夏日图。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调动思维,发挥想象,深入诗歌意境探索、思考。第二次画图,教师展示诗人所见图——牧童骑牛,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诗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构图。在学生的笔端,一个牧童放声歌唱在林间小道悠闲自得的形象跃然纸上。由此陶醉在创作的乐趣中,学生获得成就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净化灵魂,与诗境融为一体。

赏诗作画,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从而给诗歌教学注入生命力,凸显诗情,令学生悟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生命理想,由此令诗歌教学更具神韵美。

总之,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弊端,本文提出诗画结合教学观点,并提出几点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感知诗歌意境,更好地深入诗歌意脉,不断提升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实现魅力语文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诗境诗画诗情
佘景峰
诗境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诗画
例谈诗歌美的三个方面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