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的点拨策略
——以《乌塔》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
2019-11-27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育集团 陈 莉
在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本课堂的今天,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但是否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虽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但也缺不了一些及时、适度的指导,避免学生陷入孤立、无助的状态,没有边际,摸不着头脑,甚至偏离了学习的内容,使课堂学习呈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
因此,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要适时介入,用正确、合适的指导方法,对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过程进行点拨与启发,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效率和质量。而教师的点拨一定要精准,教者的言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当及时地点拨有拨云见日之功,可以将学生的学引向更深更广的天地。
在展示成果这一环节中,教师怎样有效地发挥点拨的作用呢?现结合《乌塔》和《圆明园的毁灭》两堂课例,谈一谈展示环节教师的点拨策略。
一、评改式点拨
“学情诊断,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当下课改的热点话题,在课堂中,对学生学情的研判必将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再是在自我预设的教学思维中开展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最需要教师帮助的知识难点中展开教学。在课堂的展示环节,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评改式的点拨恰恰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即时生成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习得方法,解决难点。
《屋塔》教学片段:
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他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在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一个人去欧洲旅游的事。”
师:读读课文,再看看题目要求,说说这位同学概括得合适吗?
生:概括得合适,因为他概括得很完整。
师:再看学习单的要求。
生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师:有没有哪部分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概括?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师随机用红笔圈出来)
师:可以改成什么?
生:这些都是她的亲人。(师随机把圈出的内容改成“亲人”)
以上片段,教师采用即评即改的方式,根据学生答案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回答展开教学,在师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将学生展示的答案进行即兴的修改、完善,同时又渗透了学法的指导,真是润物细无声呀!
这样评改式的点拨,教师从以往的经验猜测到学情的研判,更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指导方式往往在归纳主要内容或者小练笔的环节比较适用。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即时地调整教学,潜移默化地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比较式点拨
在课堂展示环节,了解了学生预学的情况后,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意见分歧。这些分歧看似是问题的存在,是教学的难点,却也恰恰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及时对比出示学生典型的答案,在矛盾的冲突中寻找根源,找到正确的
解答,习得学习的方法。
以下是邵老师在概括《圆明园的毁灭》每段的意思时的教学片段:
课文中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批注在课文的段落旁边。(指名2个同学把答案贴黑板上)
第一组:圆明园的毁灭、圆明三园、建筑宏伟、珍贵文物、变为灰烬。
第二组:不可估量、圆明三园、建筑雄伟、历史文物、化为灰烬。
师:我们看第一组,哪个更合适?(生不知)
师:哪个词更能突出圆明园的损失惨重?
生:不可估量。
师:第二组,两个词一样,还有更恰当的吗?
生:举世闻名。
师:那颐和园也可以说是举世闻名。读读第二自然段,再找找。
生:众星拱月。
……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是有意将学生有冲突的答案列于黑板之上。在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归纳第一时间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甄别、思考,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梳理、选择,看哪一个更能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哪一个词用得最贴切。
这样的比较式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评价式点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化。
以下是张老师在教学《屋塔》时的教学片段:
师: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个人去了那么多地方,你们觉得好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相应的理由,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到学习单上。(小组合作后交流)
生:我方的观点是不好,因为14岁还没成年,出去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老师给你加一分。
生:我方的论点是屋塔做得对。因为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师:很好,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老师一定要给你加一分。
……
师小结:今天我们第一次尝试辩论,在辩论时同学们注意文明,注意风度,也善于倾听,能及时找到对方的错误进行反驳,表现得很不错。
看似简单的点评,却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原来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辩论,还可以从文本中找到论据进行反驳。有了老师的点拨,接下来学生便会用这样的方式寻找论据进行有力的辩论。最后老师的小结点评对学生的表现予以了肯定,同时也告诉了学生辩论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学有收获。
四、示范式点拨
当然,在我们的课堂中难免还会出现学生从未接触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故而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的点拨指导也不只是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交流展示环节,有些指导必须放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邵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作者的写法特点时,有这样一个教学设计:
(PPT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下面老师来和大家合作着读一读。
师:我读的是“圆明园中,有殿堂”,你读的是也有——(生接读)
师:我读的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你读的是也有——
生: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你观察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对比。
师:那写出了什么特点?
生:大的、小的。
生:大小不一。
师:有大有小,也可以说大小结合。
师: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很多很多,根据自学提示学一学。
接着,教师叫学生自己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先把示范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单独拎出来,让学生反复读,师生合作对读,并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写作特点,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就能轻松地发现其他的写作特点了。
因此,我们要明白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任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困难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我们说,课堂展示是学生课堂生命力的展现,但教师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展示环节,教师切不可“垂帘听政”,而要采用多样的指导方法,在学生思维停滞时、浅尝辄止时、情感波动时及时介入点拨,让学生不仅能解决难题,还能习得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