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中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019-11-27梁少英
⦿梁少英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能“读整本书”。本论文,笔者将5个方面论述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中年级学生阅读完整一本书的能力。“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整本书提供平台,培养其能力。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本身
《后汉书-臧官传》:舍近求远,劳而无功。在引导孩子阅读整本课外书时,我们都在导读课向孩子介绍: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等信息及其意义。这类型的导读课,可能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当我们拿到教材时,让孩子翻一翻,封面封底有什么信息,看一看目录,本学期学习什么课文等。若每个学期,都能引导学生,那么在阅读完整一本书时,就事半功倍了。
二、充分利用优秀的课文资源
笔者认为,在阅读完整一本书,基础阅读方法的指导,应当以课文为载体,贯穿于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当中,并在课内外阅读时运用。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的阅读要求应该达到默读、略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目标。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一)默读与略读 这两种阅读方法,是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尽量能为孩子创造阅读方法学习的平台。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略读,要求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不必一字一句地读,以求用快速抓住文章的大概。儿童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尝试。
(二)概括与复述 这是中年级学生必须培养的语文能力之一。其也是儿童读整本书的必要能力之一。概括是用精辟、简洁的话讲出文章主要的内容,可忽略细节。复述则是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不遗漏细节。这考验儿童的综合能力,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当中包含的记忆、筛选整合信息等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
此外,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都是需要教师踏踏实实开展教学,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才能渐渐地转化为内在的阅读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这些阅读的基本方法,置于日常的教学当中,让儿童学习并尝试运用,从而形成自我的阅读经验,为读完整一本书,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三、挖掘课文的补充材料阅读资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的书目种类繁多,而跟教材匹配的优秀作品很多。神话故事、童话、《爱的教育》、《中国寓言故事》等等,这些作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阅读的普遍规律。
四、挖掘优秀影视文学作品的课程资源
文学作品,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优秀影视文学作品的课程资源,以多种形式展现作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鉴赏能力。
儿童的心智,还不成熟。相比起枯燥的“死阅读”,他们对各式各样的花样阅读形式更感兴趣。如我在教学《小王子》时,引进电影《小王子》。电影《小王子》是美国导演马克·奥斯本于2015年改编上映的奇幻动画电影。由于经过了改编,故事情节有改动。阅读活动的后期,孩子们带着问题观看:原著班《小王子》与电影版《小王子》,有哪此情节是相同的,又有哪些情节是不同了呢?学生兴趣盎然。
利用优秀影视作品文学资源,是阅读的另一种阅读形式。这形式能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到达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境界。
五、互联网+的网络化资源
对一部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资料。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儿童能获取更多的资料信息,这些来源于网络的信息,也是课程资源。它能帮助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理解作品,也作为阅读学习的补充。
近年来,腾讯QQ微信等软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这为我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小王子》阅读活动中,孩子们围绕一个问题读后感想:你认为那是一朵怎样的玫瑰?学生在班级网页中发表读后感,班中的学生能互相阅读,并能写下留言。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微信群讨论想法。学生的阅读心得与想法,能互相交流讨论阅读,这是也新的课程资源。
总之,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完整一本书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