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2019-11-27⦿吴

小学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路人红绿灯儿歌

⦿吴 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频率不断攀升,这一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深入渗透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安全的深刻认知,进而科学地进行自我保护,为学生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起于日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一)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做的便是营造一个安全教育的氛围。幼儿安全教育氛围的营造,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作,因此,在幼儿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教工都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如:学生进行校门之时,在门口迎接的教师就可以温柔地询问学生:是否带了一些危险的物品进入学校?工具刀、剪刀什么的有没有忘在书包里等等?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跟班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要友好相处,切莫为了一时之气,而打架、斗殴等等。除了教职工的谆谆教诲之外,校内所使用的一切游戏物品,都要在教育部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人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不断警醒自己: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编撰与“安全意识”相关的儿歌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儿歌是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可以编撰一些与“安全”相关的儿歌供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在幼儿的潜意识中,提高“安全”的重要性。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陌生人的警觉性,我们便可以编这样一首儿歌:见到熟人忙问好,见到别人快快跑,不要吃别人的糖,不要上别人的车……于幼儿而言,.通过儿歌将一些安全问题交给幼儿的教学效果,要远高于我们传统的说教。

二、进于情境,创建安全教学情境

由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处于相关情境中进行一定的学习,其学习的效果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地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推动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我们可以模拟一个红绿灯过马路的情境。要求一定的学生扮演行走的路人,一定的学生扮演开车的路人,一定的学生扮演交警,还有一些学生举着红绿灯的指示牌扮演交通灯。当举着红绿灯指示牌的学生,亮出人行道中的绿灯时,扮演行走路人的同学就需要穿过马路,而扮演开车的路人则需要停止通行。同理,当举着红绿灯指示牌的学生,亮出人行道中的红灯时,扮演行走的路人的同学便需要停止通行,而扮演开车的同学则要向前前进。在这一情景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知,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这种教学形式,也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三、终于活动,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也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措施。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详细讲解自身周边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预防这些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除了校内的一些安全教育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一些儿童医院、孤儿院等等,通过这些现实中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儿童医院的烧伤科,观看许多的小朋友由于不能准确地使用热水、火等,进而造成了自己烧伤的惨状。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内心将会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又如,为了提高学生对陌生人的警觉性,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孤儿院,让他们看看,许多同龄的小朋友,正是因为当年错信了陌生人,而找不到在了自己的家,找不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只能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儿院中。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目的有许多:其一,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其二,是引导学生珍惜自身美好的生活;其三,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善良、可爱的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进行科学地引导,不能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

四、结语

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唯有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够为自己的安全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三大措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创建安全教学环境以及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幼儿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幼儿教育之中,为幼儿教育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路人红绿灯儿歌
路人乙:My School
红绿灯前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快餐店发生爆炸起火路人抢出5罐液化气
揣测
睡觉儿歌
找东西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