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2019-11-27潘学华

小学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思维能力教材

⦿潘学华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在成长中应必备的能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中,教师是否能依据学生的真实状况,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具体的培育,是现在课堂教学开展的重心。本文对如今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上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研讨,并提出了在小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措施。

一、当前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

新课改一直不停的进行推动,在教学时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自己的教学思路逐渐进行调整,从以前的只注重学生知识上的学习,转向在教学中全方面的帮助学生发展,逐渐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改变。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要求的,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对此也是认同的。但是,对此的认同并不代表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在培养学生思维时依旧有很多问题。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培养仍然存在限制[1]。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不是很连贯,这让小学生很难领会教材的内容,接收知识时就表现得较为困难。教材的内容是通过文字进行表达的,但是教材上的文字数量较少,学生是通过文字来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但是由于文字量较少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的比较困难。所以身为数学教师,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就要做到最好,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教材中简短的文字知识生动的讲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现在很多小学生不是很喜欢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高,无法领悟数学概念。

教材在结构上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差异。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是较为丰富的,涉及到的知识也较广,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因阅历原因理解能力较差,接收知识时都较为困难,就更不必说将知识进行运用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教材知识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努力的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教材上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具体的例子联系到一起,让教材的内容变得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

数学教材的复杂性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时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很丰富,从简单到困难的安排内容,有些知识在学习时不止出现一次,在学习新知识时还要再学一遍来帮助领会新知识,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重新学习。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将理论与现实很好的联系,指引学生的思维,就会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产生误解,对知识的领会也变得模糊。这样就无法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2]。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让教学内容取代教材内容。数学教材中知识较多,而且内容上的衔接不好,既枯燥又乏味。这样的数学学生自然不会喜欢学习,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小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完善,思维方式也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课前工作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讲授《有趣的七巧板》时,教师在授课前准备多种七巧板拼成的拼图,在授课时为学生展示,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加入到课堂中。这样讲授本课时会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主动地思考,还能在上课时自己动手去拼一拼七巧板,增加了学生上课的趣味,这样既将课堂的气氛变得高涨,也发掘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建构适合学生思维的教学结构。小学数学的教材跳跃的程度较高。虽然在知识上的编排上是由简单到困难,但是一旦要讲内容较难的知识时,又要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重新学习和领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此时,教师要及时的鼓舞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学习同一种知识,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负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学习的窍门和规律[3]。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并提升教学的技巧,对教材内容要深入研讨,教学的进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状况适当安排。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上陈旧的观点,要让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互动与交流。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时,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完善,有助于学生接收新知识的成效。小学数学的教材知识点多而且不连贯,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和学生适时的沟通,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密切的进行联系,指引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并对所学知识领悟更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思维能力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