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19-11-27⦿夏燕
⦿夏 燕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音乐教学课堂,这些辅助音乐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音乐教学方式,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在平时音乐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时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时用多媒体课件,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我在《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导入时,先是用慈爱的语言讲述一个真实的平凡母亲的故事,并配以精心制作的课件,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触摸诗歌中妈妈的爱,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涵的艺术美。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二、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应当将课堂对知识点讲授的环节,变为学生主动探研、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人音版第四册《跳起舞》这一单元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多地领略少数民族音乐丰富的色彩,独特的节奏,美妙的旋律,感受新疆维族歌舞欢快的节奏特点,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网络让学生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和学习音乐,取得课堂欣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扩宽了学生的认知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载体之一,能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明确化,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突破、律动创作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在聆听、欣赏、律动、演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多媒体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心灵和情感得到艺术熏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
歌曲《我爱雪莲花》,是二年级下册第八课“新疆好”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属于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对于抽象的谱例节奏旋律等都一知半解,对于较为普遍的四二拍歌曲节拍构成他们也很难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并不十分理解歌曲中涉及到的抽象音乐知识,要通过机械性的反复练习才能基本掌握节拍节奏,我觉得学生始终对这样的音乐认知浮于表面。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些抽象深刻的音乐节拍节奏旋律化繁为简直观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一看就明白。“苹果节奏图”就是通过我在反复思考和实践中得出的实验产物,目的就是想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简易的苹果节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的时值以及通过观察苹果摆放的高低位置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使理论抽象的音乐知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持下变成可操作性具体化的活知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将苹果节奏图与歌曲《我爱雪莲花》的谱例对应呈现后,学生很快明白在这首四二拍歌曲中,每小节两个苹果,代表每小节两拍;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而歌曲中经常被忽略的休止符,老师用不能吃的虫苹果对应呈现,更直观,加深了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和记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功能辅助下,把排列位置高低不同的苹果,用线串连起来,使这首歌曲旋律线课堂随机生成,学生对歌曲旋律一目了然,学唱起来也更加简单,易于掌握。从课堂情况来看,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可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抽象的音乐知识,特别是在学生掌握了直观的苹果节奏图与抽象节拍之间的联系后,在以后的新歌学习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学以致用”。
四、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完美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老师要小心走入误区,有些教师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于是一节课所有教学环节中都使用了多媒体,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电脑操作过程;学生一节课都在观看和收听多媒体课件中度过,学生由学习者变成了观众。这样显然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既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又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音乐课的特点。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着浓浓的音乐气息。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音乐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