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2019-11-27戴慧清

小学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均分苏教版小数

⦿戴慧清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逻辑阐释和运算方面,对数形结合只是形式化地实施。那么如何把握好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一、研究教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厘清知识点中的本质

教材是教师授课最好的参考书,教师要想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需要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教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可利用资源,如新课标中涉及的课程设计理念,优质的教学视频,名师讲堂等,了解编者的意图和教学建议,系统地厘清每一册教材中数形结合的应用,帮助学生轻松领会“数形结合”的本质。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1)”中,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来建立加法的感性概念。接着通过说说这个图片中左边有3人,右边有2人,合起来就是5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加法的概念——两数相加,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和。接着引出加法内容:3+2就是把3和2合起来等于5。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形”中初步认识“数”,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厘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化繁就简,培养学生善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识

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可利用的素材,设计生动有趣的环节,利用图形讲解抽象的知识点,使繁琐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从现实中提问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5页问题:“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妈妈比小芳大27岁,妈妈和小芳各多少岁?”三年级学生通常很难解决复杂的“倍数问题”。如果老师引导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线段图展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简单的图形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确定一个量为标准量,然后另一个量中就有几个标准量”的简单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在直观的线段图中,小芳的年龄用1段线段表示,妈妈的年龄可以用这样的4段表示,妈妈比小芳大的27岁则是这样的3段。引导学生求出1段线段表示的年龄是:27÷3=9(岁),即小芳的年龄是9岁,妈妈的年龄则是:9×4=36(岁)。原本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问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立刻迎刃而解。

三、提供探索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数形结合”妙处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积极思辨的过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教师应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单凭教材展示的分法,学生很难突破平均分这个抽象概念。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6的分与合,把事先准备的6个圆片“分成两堆”。学生有的分成1和5,有的分成2和4,有的分成3和3,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法,找到“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特殊分法。在直观图形基础上巧妙地在抽象的平均分与形象的图形“一堆3个圆片,另一堆也是3个圆片”间建立联系。接着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将6个圆片分成“每份同样多的”3堆,将平均分抽象的本质属性用恰当的图形演示出来。“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构建平均分的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巧用课后练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除了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渗透外,还需抓住机会在课后练习中巩固,做到课前、课中、课后都始终贯穿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分数推衍到相应小数。例如,学生初步认识0.5和0.4之后,让学生在条形图上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0.5米和0.4米。目的是通过直观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课后“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使用方形图、直线等不同图形表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也体现了这样的设计意图。此时可以适当增设直观图进一步从具体量中抽象出小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小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索中切实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妙处。这需要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研究教材开始,在教学中化繁就简,同时给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最后有意识地巧用课后练习,笔者以为将以上四步落到实处,对于提高小学生善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平均分苏教版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平均分一半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