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R 的信息化手段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2019-11-27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张科锋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 张科锋
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发动机“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 项目教学为例,积极探索基于VR的信息化手段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 汽修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困惑
1.1 专业知识难掌握,学习效率低
学生在学习“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项目时,对拆装与检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难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欠佳,所以最终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1.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汽车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靠教材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等方式先讲解拆装和检测方法,然后再分组进行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的单一与教学手段的落后,无法提升教学效果。
1.3 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有偏差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存在偏差,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
1.4 实训设备易破损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设备条件有限,分组率较低,教师无法观察到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经常会出现由于学生的操作不当或不规范引起实训设备损坏的现象。
2 基于VR的信息化手段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以发动机“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学习项目为例,介绍如何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运用基于VR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1)审时度势测课前。教师通过问答环节及课前自主学习单的反馈,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教师后续课堂的教学组织。
(2)能说会道创情境。教师借助真实维修案例导入新课,创设真实学习情境。针对此项目的学习内容,教师提出“车辆出现故障,需对活塞连杆组进行拆装与检测,作为汽修人员应该掌握哪些技能?”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故障实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实操任务。
(3)眼观四路解新知。教师结合VR平台的微课和实物对活塞连杆组的组成结构进行系统讲解。然后分组讨论并制订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方案。方案制订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再次学习VR平台上的微课。接着,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查缺补漏,对初步制订的方案进一步完善。各小组将完善后的方案上传至VR平台供教师终端查阅。教师查看各小组提交的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最终方案。最后,各小组根据最终方案在VR虚拟仿真软件上进行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的虚拟演练。软件会及时提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学生根据提示可以反复进行练习,直至闯关成功。教师通过终端可以查看每位学生的仿真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易错之处进行分析并重点讲解和演示。
(4)熟能生巧展技能。虚拟仿真闯关通过后,进入实际操作环节。在操作前,教师首先宣读安全手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然后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每小组设操作员、工具员、口令员及保洁员各1名。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完成活塞连杆组拆装与检测工作页的填写,组员之间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轮流操作。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并通过评分表及工作页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操作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呈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并对原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正,以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
(5)VR助阵破难点。VR平台自带的微课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活塞连杆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学习过微课之后,对其结构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在VR虚拟仿真软件上反复进行活塞连杆组的模拟拆装和检测,学生掌握了拆装和检测的操作要点和规范性,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打下扎实基础。通过运用VR平台,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6)争分夺秒创佳绩。实际操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电脑通过“课堂测评软件”进行课堂测试。教师可通过终端机查看课堂测试结果来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7)多元评价。VR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动态生成学生在线学习成绩。教师还通过个人自评表、组内互评表、教师评价表及课后作业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3 创新实践成效
3.1 学习效果提升,成绩明显进步
传统课堂教学供学生学习的资源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受到资源限制,学生很难开展自主性和体验式学习。通过运用VR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加深了对活塞连杆组结构原理的认知,技能成绩和操作水平明显提升,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VR仿真软件还具有跟踪记录功能,能够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学生自己也可查看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点,避免在后续实际操作中犯同样错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效果,还降低了实训设备的损坏率和教学成本。
3.2 满足了专业教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引入VR虚拟仿真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将操作、移动终端设备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3 学生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
为了顺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形成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长处,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4 成果显著
通过基于VR的信息化实训教学实践,我校汽修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学校汽修专业教师获得了全国交通运输专业教师信息化大赛二等奖、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高职考升学率达100%,本科1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
综上所述,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基于VR的信息化实训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不断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