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能双馨”为培养目标的课程设计探讨
——以《汽车维修接待》课程为例

2019-11-27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法德育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李 敏,彭 静

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持,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运行载体,是培养学生“德能双馨”的全面保证,同时也能为优质院校建设的自我质量机制建立、运作、诊断、改进提供重要考查对象与依据。

《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是贵州省优质院校专业群建设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以“德能双馨”为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汽车维修接待》的课程设计,探讨职业技术教育中将“德能双馨”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导向,职业岗位核心技能作为课程设计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融入学习情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与素质目标的构建,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合教学目标,全面、高效提升课程“育德提能”的有效途径,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探索。

1 以“德”为培养目标的课程设计

培养“德能双馨”的人才,既满足国家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要求,又满足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也是学生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德”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程建设中将“德”的教育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中去,潜移默化,在一门课程、一个学习情境、一次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实施。

1.1 “德”的课程目标定位

通过对《汽车维修接待》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课程教学特色的分析,结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将德育与素质目标培养细化成以下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塑造。

(1)品德情操方面。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直诚实的品德,追求友善宽容的风格,坚持严谨求实的精神,坚持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

(2)职业素养方面。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3)职业行为方面。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具备优良的团队协作能力。

(4)职业意识方面。形成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服务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节约意识。

1.2 以浸润的方式在课程中实施德育

课程里的德育,面临的是自我意识强、反叛心理重、有竞争意识同时又心理脆弱的90后、00后,居高临下的说教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和反叛,润物细无声才是德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在课堂、在寝室、在校园、在食堂多方位的德育信息立体输送中,逐步完成全过程育人的历史使命。

《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是以汽车维修服务顾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通过以行动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和训练,这种以典型任务来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我们将课程里的德育元素进行分析提炼,然后采取浸润的方式融入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比如:引导学生在任务布置时富有责任担当,积极肯干,对待团队中的同学友善宽容;在任务准备时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在任务实施时,强调团队协作,对任务完成精益求精;而在任务评价时,突出学生的正直诚实和客观公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练、练中用”,在课程学习中完成“德”的培养。

2 以“能”为培养目标的课程设计

2.1 “能”的课程目标定位

在与奥迪、沃尔沃、一汽大众、福特、上海通用等多家企业的合作中,汽车维修服务顾问岗位都是订单班的培养内容之一,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多家汽车4S店,并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分析,将《汽车维修接待》课程“能”的定位分成以下2个层面。

(1)技能操作层面。面对汽车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瞬息万变,以维修接待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预约、接待、咨询、维修跟进、交车、客户回访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的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和训练,促进学生对目标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浅入深、螺旋推进式提升,实现零距离上岗。

(2)能力提升层面。《汽车维修接待》课程改革的又一特点是强调技能操作和能力提升的齐头并进,将技能训练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在以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设计的技能训练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借助图书馆、互联网、调研等资源和手段,一方面帮助学生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培养通过团队的组织与协作实现自我管理,提升学生准时、高质、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课程在“能”上的培养重点,突出能力培养的细节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学生通过课程培养逐步具有终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我,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日新月异的需求,同时支撑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2.2 “能”的培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进行有效提升,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布鲁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创作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课程的微观设计中,确立偏重点不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与素质目标,还必须配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保证实施效果。

(1)选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每一种职业教学法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教师深入地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合,比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使得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得以落实;六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保证在任务实施中通过步骤控制达到需要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法、引导文法、翻转课堂法帮助学生在任务准备时厘清思路、循序渐进、确定目标;谈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将学生完成任务的目标提升到分析、运用层面;粘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帮助学生拓展任务思路,形成创意,培养创新能力等。所以,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将课程目标转变成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从每一节课、每一次技能训练中实现“德、能、技、识”的全面提升。

(2)选择教学手段。先进现代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更是教学理念得以贯彻的保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发展日新月异,从粉笔、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理实一体教室到立体化教材、智慧云平台、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根据课程特点,从整体课程规划到微观课程设计上对教学手段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如何分配资金、时间、精力,也决定了课程质量与课程发展的方向。《汽车维修接待》凭借校企合作丰富的资源,训练目标的确立、训练内容的确定、视频、工单、PPT、企业管理软件等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智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择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了分析研究的数据支持,为教学的诊断改进提供依据;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能否为学生“德”与“能”的培养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是课改探索的另一个目标。

“德能双馨”的高职人才培养,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学习的“砖”架构出高质量人才的参天大厦。通过《汽车维修接待》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在教学上的不断诊断与改进,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品德教育、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知识储备、技能培训上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学法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