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
2019-11-27李嘉郅韦冬余祁德晓
李嘉郅 韦冬余 祁德晓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何为主题教学?窦桂梅认为,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与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核心“词语”,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就叫称之为“主题教学”[1]主题教学思想指导下更侧重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题”与“主题”是相互联系,并非完全割裂。
主题教学内涵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文化底蕴;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2]。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并建立起三对关系。
(一)以整合的方式建立学生和自然、社会的关系
整合是把多层次与语文相关散乱零碎的知识资源和人文内涵,以主题为外衣有机包裹为“集成块”。“集成块”不是胡乱堆积和随意结合。是“主题”限定下,科学有效结合。例如窦桂梅根据正处秋天,落叶随处可见在一年级以“落叶”设计主题教学,在讲读课中结合多类“落叶”文本进行细析;在写作课中学生捡树叶借助说话游戏“拔跟儿”;在综合实践课,学生们进行落叶贴画活动;从语文课出发,打破课堂与生活隔膜,为学生们打开社会生活的大门。在语文课程中建立起学生们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二)在积累中建立学生和母语文化的关系
主题教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开展,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文明和民族气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并赋予文化自信的意识。对学生来说,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知识之外所具有的家国情怀,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层面有所收获。学生们不断的积累,深入了解和认识母语文化,树立学生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自省与自我确立的关系
窦老师的主题教学,立足于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立场,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不作为,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随着年龄增大伴随自我意识醒觉,要着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语文课程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其中,主张教师深入备课,深入关注小学生的内心本身,对于自我个体精神唤醒。通过语文课的开展,渗透给学生反思意识,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强调自我人格的完善。
二.主题教学思想的基本思路
(一)三个超越
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藩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主题教学是对在“三个超越”基础上的又一次超越。[3]主题教学思想开端于“三个超越”,成长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现于主题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法,最终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思想,也可以称之为主题思想下的教学体系。
1.“超越教材”
对教师来说,教学从教材出发,不禁锢于教材本身。突破之前“语文课程资源就仅仅是语文教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要走向多元化。“超越教材”不是教师自身对教材随意删减和随心所欲地进行散讲。从教材本身跳出来,依据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况,科学而合理加工、整合教材。收集教材以外的资料,对教材进行准确有机补充。超越教材是有根据的,对教材本身来说,也不是对于它的片面解读,也不是完全脱离它,而是合理提炼它的精华去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2.“超越课堂”
语文学习在课堂中生成,语文学习不再止步于仅限于语文课堂,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汉语言,具体语境中去解读汉语言,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也是汉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广阔天地。将教学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学生们的学习与实际高度结合。学生对于知识本身不停留于语言文字,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拥有探索生活的想法,培养学生社会高度责任感和认同感。
3.“超越教师”
在教师的谆谆诱导之后,学生有所启发,教师和学生站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的束缚,自主学习知识。教师不是在教知识本身,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把学习完全归还学生自己。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达到师生双方互动的良好循环的关系。
(二)主题教学思想的三个维度
1.温度
教材中文字是静态的客观存在物,而课堂中学生是动态的主观存在体。静态物需要动态人去灌入学生自身的生命情感,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教材课文背后却是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展现,需要学生进行去用心感受、用心去审美,语文课才是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学生是有内部感情波动的人,所以语文课堂不是沉闷呆板的而是柔软触动的。需要学生和老师们的心灵沟通,暖暖流淌的温情灌溉着语文课堂。首先老师对于语文课是尊敬和热爱的,有激情有温度的,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去品味。不是指老师刻意引导,是真情的自我流露。对老师来说,作为首席学习者,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有多种的感情储备和高超自然的引导能力。
2.广度
主题教学的广度是针对于“三个超越”理念中的“超越教材”来说的。首先老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需要阅读和课文相关的大量书籍,将课外的相关知识和课内课文多种类资源有机重组为一个主题之内。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相应的主题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考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自己去丰富精神世界,拓展知识面,全方位接触到多种素材。学生通过读书打开视野,这样语文课程的广度才能打开,才能促进语文开放性课程的开展。
3.深度
语文课程需要具备深度,是在“超越教材”“超越老师”理念基础上而实现的“深度”。语文教学以学生的发展出发,在语文课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内有所拓展,学习内容进行纵向延伸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难度,“深度”追求在学生接受范围之内进行内容挖掘。难度和深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课程内容的深度是悄无声息地隐匿于语文课程生成出来,需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并准确把握“度”。
三.主题教学思想的结构模式
(一)主题识字
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是其教学重点。小学生只有在识字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听说读写等方面。窦桂梅老师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从识字类型出发,借鉴“说文解字”的方法,依据“定位联想”的方法提出来主题识字。主题识字完成了零碎式识字到系统式识字的转变,课堂上多采用文字小游戏,减轻了学生识字的记忆负担,增强趣味性。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把握知识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学生识字中感受到汉字背后所蕴藏的文化。
(二)主题讲读
教师要在教材中选取精讲课文,根据课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确立课文中的核心主题,在充分备课后依靠主题为线索串联整个系列文本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能够在同一主题的系列文本进行思考探究,自主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从实际出发依靠自身能不能去把问题解决,学生的学思高度结合。“主题讲读”对于老师的要求上升了一个高度,教研组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合作对于内容准确定位,教师有效发挥自身教学智慧。
(三)主题阅读
阅读仅靠教师的精彩讲读是不够的,需要学生阅读自己很多书才能促进自身成长。课内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到多篇课文阅读再到一本书的阅读最后到多本书的阅读,以“主题”作为支架搭建学生自身阅读知识体系。窦桂梅用“经典性”、“序列性”、“趣味性”来作为教师挑选主题阅读内容的标准。“经典性”侧重经受时间考验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和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主题阅读内容。“序列性”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主题教学内容设置呈现梯度性。“趣味性”从小学生感兴趣的好奇内容入手,例如动漫图画、童话故事等读物作为主题阅读内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要求班级里要设有小型图书角、开展阅读研讨课。
(四)主题作文
主题写作依靠着主题进行牵线搭建。在主题写作的课堂中,阅读课文及多种课外材料学生有着自我的感悟,拓展到日常实际生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用手中笔记录下来,从无话可写到有话可写再到把话写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窦桂梅多采用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我们以2006年为例,确定“节日”为大单元主题,包括学期总目标、各个小主题、写作训练点、实施措施、主题积累、作文评价。[4]终落脚于“一篇好文章”的教学大目标。
(五)主题诵读
窦桂梅指出“能够举起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的读!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更是难得。[5]窦桂梅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多积累知识和牢固语文基础,借助主题把相关的经典唐诗宋词等内容进行集合,开展主题诵读教学。利用每天早读或中午时间,学生带着饱满感情进行朗读,把自我带入课文中,促进学生在脑海里打开想象的翅膀,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