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9-11-26陈秋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白菜课外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工作,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特殊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如何培养这些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课内外相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只要能正确引导,他们就能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就能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有些孩子在上学之前没有读过书,上了一年级他们对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字认得比较少,独立阅读有些困难,这时候可以向学生推荐绘本图画,用这种方式带领他们走进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到了二年级他们已经能阅读简单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进行阅读指导。新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里增设立了“我爱阅读”,旨在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向学生推荐了《小鲤鱼跳龙门》,我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孩子牢牢地吸引住了,在讲到小鲤鱼离开了家,此时戛然而止,“小鲤鱼最后怎么样了?”孩子们兴趣盎然,为了寻找答案他们通过买书、借书、上网搜索,多种途径来阅读。阅读后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个个小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二)在同伴交流中培养兴趣

留守儿童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每天接触的是老人,加上电子产品的盛行,缺少交流的对象,这对长期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是不利的,为此,我利用中午十分钟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交流会模仿《朗读者》的形式进行,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故事,精彩的片段,读书感受,读书中发生的故事等,都可以在会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从最初的一句话到后来的一段话,既可培养了对读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会读书和读好书。每个月的“月会上”让不爱读书地说一说听到别人的交流之后的感受,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爱好,比一比谁读得多;兴趣广泛的、读得多的,要比一比谁读的精,读的好,读的与众不同;读得好的,要比一比谁读得快,找得准,谁对文章理解得深,谁的读书笔记做得好。为此,评选出班级中的“小书迷”,以此来激发读书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白菜,老山羊为答谢他们,送给他们白菜。可是小白兔没要白菜,却向老山羊要了一些种子,小白兔把种子种下来,一年接一年有吃不完的菜。而小灰兔收下白菜,饿了就吃白菜,结果白菜吃没了,他只好饿着肚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非常必要。阅读方法包括初读和品读,初读,就要认准字音,理解词义,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品读就要细细体味,深入思考,抓住重点。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在初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的能力。由于學生课外阅读时间受到限制,所以不可能每篇文章都做到精读,所以在读的方式上可采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的方式。朱熹有句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到,即手到。教会学生划、圈、点、记,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读书方法的指导要循序渐进,开始是朗读,逐渐学习默读、略读、浏览,在一种方法掌握后再进行另一种方法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

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孩子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在学校进行读书,回到家里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留守儿童大多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由于观念的陈旧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孩子的分数或短期成绩,而忽视了孩子长期的发展,没有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培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是促进学生在家读书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在主观上转变以往“只要写好作业就行了”的陈旧观念,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课外阅读,关心他们的课外阅读,让家长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有力支持者。我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上传视频或音频。在期末家长会上,我请家长来参加《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学生分享了平时的阅读心得,有讲故事的,有朗诵诗词的,还有的展示了自己做的绘本。声情并茂的故事,娓娓动听的朗诵,精彩绝伦的绘画展现出孩子们的阅读成果。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协作交流、绘画等各种能力。读书成果展览会让家长感受到孩子们因读书被挖掘出来的潜质和巨大的进步,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读书的看法。

(二)学校为孩子的阅读搭建平台

留守儿童课外读物特别少,动员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带到班级中,建立班级图书角,利用晨读和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相互借阅,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既解决了部分学生课外书少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教师和家长能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读书一定会成为一种习惯,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走进书籍的世界,也同样憧憬和拥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陈秋云(1970.03—),女,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现任蛟河市新区九年制学校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研究方向:培养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白菜课外阅读习惯
一棵白菜
开水白菜
神奇的“白菜换装”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画说“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