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TETM(教、练、训、赛)”教学模式研究

2019-11-26李松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练习训练竞赛

摘  要:TETM教育理念是指以教学为指导思想、自主练习为基本实施路径,专业训练为提升,比赛为升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练、训、赛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困扰传统课题体育教学的运动时间、运动兴趣、运动激情和运动自豪感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  练习  训练  竞赛  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促进其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TETM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指教学Teaching,练习Exercise,训练Training,比赛Match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它是将体育项目学习方式各种方法综合体现的一种教学模式。

TETM教育理念是指以教学为指导思想、自主练习为基本实施路径,专业训练为提升,比赛为升华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学校体育教育中课内课外体育理论知识与身体运动能力的失衡,课内教学总体运动时间与国家标准悬殊的矛盾,技术教学与体能训练无法兼顾的矛盾,以及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

一、TETM教学模式各项内容及实施手段

(一)教学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专业体能为根本,身体素质为主体,建立体育项目菜单化组合。其内容以田径(走、跑、跳、投等)、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操类(健美操、啦啦操、团体操等)、武术(套路、保健气功等)、舞蹈(民族舞、街舞、国标等)为主,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所在的地域,还可以增加各项传统项目等等。

2.教学手段

教学依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普修、选项的模式,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练习和考核的四部曲来完成基本的项目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向学生讲解运动知识、介绍运动项目、了解运动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和战术及规则,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掌握基本的运动常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二)练习

1.练习的内容

现阶段的学习体育,其重心绝大部分都在项目内容教学上,由于课堂实际授课时间有限,根本无法掌握运动项目或者提高身体运动机能,大部分学校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有效的说明了这一点,十几年的体育课与不断下降的学生身体素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体育运动的特点也告诉了我们练习的总要性。在体育练习的环节,其内容主要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主,项目技术练习为辅。具体内容可以通过设定学期跑步次数,跑步总距离,运动消耗总热量等内容来完成。

2.练习的手段

练习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监督为辅。具体的实施可以依托当今网络基础,通过移动设备为媒介,建立学生课后体育运动负荷的布置、监督和修订,建立智能体育终端。有效的监督练习的完成情况。

(三)训练

1.训练的内容

训练的要求高于练习,练习是基础,练习可以个人或结伴完成,而训练是以团队为基础的锻炼模式。训练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的,其训练内容包含了体能、技术和战术三大模块。

2.训练的模式

训练的模式根据运动水平的高低,依托各体育社团,组建二级体育项目运动队。高级运动队,作为学校代表队,有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初级运动队,包括班级运动队、系部运动队和社团运动队等,有高级运动队队员进行训练和指导。这种阶梯式的训练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兴趣,保障了学校的竞技水平

(四)竞赛

1.竞赛的内容

学校竞赛包括班级内部竞赛、系部内部竞赛、学校竞赛、省部级比赛和全国比赛。

2.竞赛的模式

竞赛的内容虽然包括种类很多,但总体来分,可分为校内比赛和校外比赛。完善学院各类体育运动赛事,积极参加省部级各类高水平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现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热情的持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TETM教学模式教学比重分配

TETM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练习、训练和竞赛四个部分,呈递进模式,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练习面对大部分学生,训练面对部分学生,竞赛面向小部分学生。其中竞赛部分的学生人数最少,但体能技术水平最高,通过教师的培养反过来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练习和训练三个环节,形成环形结构,更有效的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人数分配具体来说教学是100%,练习是80%,训练是40%,竞赛是5%。

运动时间分配教学每周一次,练习每周2-3次,训练每周3-4次,竞赛部分每周5次以上。

TETM教学模式通过以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完成课上课下体育教学的衔接,解决一直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时数和有效体能训练时间上的矛盾。多级训练模式的建立,为学校体育项目的水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建明.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运动,2014(6):129-130.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Z].2011.

[6]张翼.职业需求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7(9):147-149.

[3]季克异.要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J].中国学校体育,2001,12(6):42-44.

作者简介

李松(1976.07—),男,汉族,籍贯:安徽淮南,本科,安徽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社会体育,大学生体质健康等。

猜你喜欢

练习训练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