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合作发展的高校文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9-11-26陈川
陈川
摘要:指出了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是地域文化名片的最好的展示者和推动者,目前国内的文创设计市场异常火爆,而坐拥百万大学生的湖北高校圈,如何与博物馆共同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其中既有市场调控的因素,也需要博物馆推广,更需要在高校的设计教学中找到最好的合作方式和教学手段。为此,探究了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文創设计教学如何与地域文化IP结合。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荆楚文化;地域文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72-02
1引言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而近年来,除了参观博物馆本身的藏品,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域文化展示的最大的IP,成为了地域名片最好的推动者。而为这些文化提供创意商品设计的,除了博物馆本身的项目组,国内很多专业设计公司和大品牌,也纷纷展开和博物馆的合作,为地域文化提供设计助力。而艺术设计类高校,开设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院校也不在少数,如何看待博物馆文创发展与高校文创教学的交互呢?本文从博物馆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做一些探究。
2博物馆文创设计现状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博物馆场馆建设,同时也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深挖和创新开发。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打造5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成1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文物单位和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
以故宫博物院领头的文创产品设计为例,从2013年开始,累计研发了近万种产品设计,在2013~2015年,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累计1273种。另外,根据故宫博物院文创部公开的最新数据,2017年故宫文创部线下收入近1亿元,线上淘宝网店收入近5000万元,2017年文创产品总销售收入为1.4亿元,较2016年增长26.7%。
除了文创事业部,故宫博物院还有其他部门做文创产品。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共有万余种,2017年为故宫带来15亿元收入。
在这些文创设计产品中,以旅游纪念品为契机开发的产品不在少数,便携易带,具有强烈IP符号的产品尤其受到人们关注,以2017年全国博物馆天猫文创的产品销售量可以看到,精美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在博物馆品牌推动下销量和人气可谓顺风顺水。
除了这些少数成功的博物馆,许多拥有大量传统文化基因的博物馆,在文创设计产品的开发则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许多问题,如许多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品更新较慢,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创意元素也停留在比较老套比较粗糙的阶段。
除开政策性改革的问题,问题更多在于本身单位文创设计开发基础较为薄弱,在市场上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向来开发产品,和市场上的设计品牌和企业没有充分开展合作,对周边高校设计资源的利用也不够。
3高校文创设计的教学现状
以武汉市为例,在2019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武汉拥有83所高等院校,是中国教育高地,其中这83所院校里绝大多数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目前的高校文创设计课程,开发方向以两大类为主,一是基于传统平面设计专业体系开发的周边产品,二是基于工业设计专业体系开发的文创用品类产品。这两类产品的开发都可以围绕博物馆设计来进行,各有各的特点。
从产品结构而言,平面类文创产品涵盖了胶带、礼品包装及各自相关纹样的印刷品,而产品类文创产品侧重在工艺品摆件、文创形态如钥匙扣及小型文玩用品上,平面类的文创设计比较方便人手,开发周期较短,设计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更好的普及在学生的设计方案里,缺点是同质化设计较多,而产品类文创设计相对而言,产品的种类会更丰富,不拘泥于印刷品,可以从结构形态出发完成一系列产品,这意味着有更多可设计性,但产品设计开发周期更长,从产品结构到产品材料的设计和完善,再到商业化的后期成品,整个开发流程可能会达到数月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课堂上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相比,学生也体现了相对的一些劣势。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设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设计水平和文化水平没有达到市场平均水准,导致整个项目的设计开发周期变长,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4博物馆与高校直接的互动
结合目前5G时代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博物馆和设计企业以及高校设计团队的设计师,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各自的优势,从湖北地域的博物馆文创发展来看,与设计企业和高校力量联动起来,解决创意、开发、加工、销售和线上的推广,形成一个良性的设计生态圈,才能更好的推动博物馆本身和地域文化的全面发展。
4.1博物馆应该定期与相关的高校和设计组织开展互动
从合作开发产品的角度而言,博物馆应该算是这个项目的“甲方”,以湖北博物馆为牵头的荆楚文创市场,其实有许多文化元素可以供开发创意,如编钟元素、九头鸟元素、汉阳造元素、辛亥革命元素等,在武汉市场,博物馆应该加大与高校间主动的联系,而不是完全等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上门来调研,尽管目前参观博物馆的人群基数相当大,能够带来相当大的购买力,但从目前来看,湖北地区文创产品的市场还是属于在走简单文创品的“流量”,没有开发出真正的“网红”产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博物馆的文创开发组需要多面积多角度的与设计合作方交流,举办各自活动,将珍贵的展品的元素层次递进的传递出来。同时,博物馆应该设立创意奖金,联合政府和社会,开展不同层次的比赛和设计甄选,对优秀的创意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收获到更多更好的创意。2018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牵头湖北博物馆文创联盟参加第八届“博博会”,以编钟为元素的部分设计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4.2高校的文创设计方向应该与企业联合
高校的文创设计要做到“质”和“量”,同样离不开与市场和企业的合作,许多院校创意点爆棚,但制作条件普通,更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许多设计创意因为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限制,导致创意流产的例子非常多,许多高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创意只能通过简单的印刷或3D打印来实现基本的文创设计模型,这样商品效果大打折扣,加上设计周期拉长,许多文创设计本来是精彩的创意点,慢慢就流失了。与沿海加工型企业开展定向合作,将设计制作链打通,可以有效解决校内加工条件不足的问题。
4.3高校的文创设计课程要引入更多的人文课程内容和思考
做好博物馆与高校的交流,以及和企业的对接,这都是设计教育的“外因”,从实际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水平也需要提高,除了在设计过程中了解地域文化,还应该在平时的课堂里,多维度来开展人文教育,否则学生没有理解文化本身形成的来龙去脉,设计的文创产品也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如简单移植了某一个文物上的元素,生搬硬套成为了一件文创产品,这样的设计很容易就被模仿同化,被更多优良的设计所淘汰。我们的学校和院系可能需要开设更多的人文艺术课程,从多维度、深度去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普及知识,从地域文化到民族文化再到世界文化,才能与设计学科形成一个更好的整体。
5结语
创意产业和文创品牌,作为发展经济推广文化的重要动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文创产品设计从文化艺术交流角度找到人文历史的文化要素,也与时代的社会文化愿景息息相关。高校的产品设计教学方向,需要敏感观察市场行业的变化,开发的课程,要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相扣,在市场和企业也在大力推行文博设计的现状下,需要在短暂的教学周期内达到产学一体化的目的,那么高校文创产品教育除了从目标上,要有灵敏的嗅觉把握产品方向,做好人才培养的方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内功”,从文化育人做起,将文化创意课程深入到课堂,并积极参与市场的调研和活动,才能在文博创意市场中找到更有内涵,更深层次和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从而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将地域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