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蝴蝶梦》中的哥特元素解读

2019-11-26李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

内容摘要:《蝴蝶梦》是一部畅销的浪漫主义小说,但其中包含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故事发生在阴森的曼陀丽庄园,石南花、大海、吕蓓卡、丹弗斯夫人等意象让读者感到神秘、恐怖,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小说悬念迭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杜穆里埃 《蝴蝶梦》 哥特元素 恐怖

“哥特”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哥特部落,后指称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驳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地下藏尸所等。”[1]P2到18世纪中期,“哥特”成为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这种小说常以古堡、废墟、庄园等为创作背景,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气氛,故事情节怪诞紧张、充满悬念,充斥着家族秘密、疯狂、暴行、仇杀,死亡甚至有鬼魂或超自然现象,小说人物往往有着畸形心理。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深受哥特小说的影响,她的成名作《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就运用了上述的许多哥特元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夹杂着大量倒叙倒议,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曼陀丽庄园的一段曲折离奇的恐怖故事。讲故事的“我”和故事的主角是同一个人,“我”不仅观察事件,还亲历事件,“我”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达当时自己的感受,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恐怖感。杜穆里埃借助景物和环境描写烘托“我”的内心感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恐怖效果。

一.仇杀主题和悬念设置

哥特小说经常利用悬念来制造神秘、紧张、恐怖气氛。《蝴蝶梦》成功之处之一在于贯穿全文的悬念手法。小说开篇写到;“曼陀丽是座坟墓,我们的恐惧和苦难都深埋在它的废墟之中。这一切再也不能死而复苏。我醒着的时候想到曼陀丽庄园,从不觉得难过。”[2]P3以上这些话营造出第一个悬念:曼陀丽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它是一座坟墓?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苦难?小说一开始就交代“我”丈夫迈克西姆的前妻——吕蓓卡已经死去,并且“我”发现迈克西姆面带病容,有时心情很不好,常常发脾气。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吕蓓卡是怎么死的?她是一位好妻子吗?迈克西姆是在怀念她吗?这些疑问和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唤起读者好奇心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夜晚总是充满着无限的神秘感和恐怖感,所以夜晚是哥特小说呈现故事情节时最多选择、也是最青睐的一个时间段。[1]P95读者继续阅读得知吕蓓卡是在一个漆黑的雨夜被她丈夫枪杀沉海的。她是个放荡的女人,经常出轨和玩弄其他男性(甚至包括迈克西姆的姐夫),结婚5天就被丈夫抓住了出轨把柄,丈夫多次警告,她依旧不收敛,因为她深知迈克西姆在意家族的名誉,不会和她对簿公堂,迈克西姆对她是恨之入骨。她在身患绝症时日不多的时候,设下圈套,故意激怒迈克西姆杀她,使他背负杀人的罪名。她的死一直是迈克西姆的精神枷锁,他整日郁郁寡欢,任何与吕蓓卡有关的话题都会使他极度紧张或勃然大怒。

纵火是哥特小说的另一恐怖主题。丹弗斯夫人是吕蓓卡最忠实的仆人,在得知迈克西姆枪杀了吕蓓卡却逍遥法外,她愤怒、悲痛不已。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一把火烧毁了迈克西姆钟爱的、引以为豪的曼陀丽庄园:“通往曼陀丽的大路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夜没有月光。我们头顶上的夜空漆黑一片,可是貼近地平线那儿的天幕却全然不是这样。那儿一片猩红,就像鲜血在四下飞溅。火炭灰随着咸涩的海风朝我们这儿飘来。”[2]P325吕蓓卡对迈克西姆的报复达到了顶点。

二.恐怖氛围的营造

《蝴蝶梦》通篇充满着诡异、晦暗的色调。哥特式的意象随处可见,如曼陀丽庄园密不透风的窗户,频繁出现的梦境和幻觉,它们都渲染了压抑、神秘、恐怖的气氛。根据文学创作理论,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交代背景、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3]《蝴蝶梦》的开篇写到我梦游曼陀丽见到的荒芜、压抑、恐怖的景象:“树林黑压压势不可挡地向着车道两侧边沿逼近。榉树伸开赤裸的白色肢体,相互紧紧依偎,枝条交叉错杂,形成奇特的拥抱,在我头顶构成一个形似教堂拱形的穹窿……节瘤毕露的根部活像骷髅的魔爪。”[2]P1小说中石南花和大海这两个自然意象的描写最为突出,它们都是已故吕蓓卡在曼陀丽的存在体现,吕蓓卡的一生如石南一般绚烂,大海一般悲壮。

吕蓓卡特别偏爱石南花,石南花成了她的象征,石南花的意象在文中出现有三十多次。小说开篇即写到我梦境中曼陀丽庭园里的石南:“石南竟高达一百五十码,它们与羊齿草绞曲缠绕在一起,还和一大簇无名的灌木胡乱交配。”[2]P2这里石南的描写正是吕蓓卡放荡、滥交形象的写照。接着主人公回忆起她初到曼陀丽的景象:“道旁是远远高出人头的一堵血红色的墙,原来我们已来到石南花丛中。石南花红得像鲜血,着实吓了我一跳。成团成簇的石南,茂盛得难以置信,看不见叶子,也看不见枝干,只有一片象征着杀戮的血红色,因为过于的浓艳,显得非常怪异,完全不像我以前见过的石南花。”[2]P53石南花的浓艳、美丽正如吕蓓卡出众的相貌、高贵的举止,但又充满了诱惑和邪恶。成团成簇的石南花红得异常,这浓重的血红色暗示着血腥和杀戮,给人一种压抑、恐惧、不祥之感。石南如同吕蓓卡的影子,处处跟随着“我”,出其不意地吓唬“我”,让我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慌。石南的盛衰是吕蓓卡命运的写照。当石南花的季节即将过去,有的花朵已开始褪色凋败,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悲剧。吕蓓卡后来身患绝症、日益憔悴,在激怒丈夫后被他枪杀而沉入大海,在通往大海的幸福谷里,石南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不再像血一样鲜红,低垂着花穗,仿佛在悼念着吕蓓卡。

《蝴蝶梦》中有很多处关于大海的描写。大海和吕蓓卡的生活、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吕蓓卡喜欢西厢靠近大海的卧室,因为这里可以看见大海阵阵奔腾的白浪,听见它的咆哮声。大海的变幻无常、波涛汹涌如同吕蓓卡喜怒无常、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大海狂野而不可驯服正如吕蓓卡不喜欢被束缚,渴望自由。她经常在夜晚驾船出海,与大海搏斗来排解心中的愤懑,最后也尸沉大海。曼陀丽的大海只属于吕蓓卡,迈克西姆害怕听见海的声音,因为这时刻提醒着他的罪行。而“我”怕提到大海,因为说道大海就会使人联想到船只,联想到海难事故,联想到淹死人......[2]P99。

三.心理扭曲人物的塑造

《蝴蝶梦》的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小说中虽然没有真正的鬼魂存在,但作者以独特的手法刻画了两个鬼魂一样的人物:吕蓓卡和丹弗斯夫人。吕蓓卡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是个神秘的人物。在外人眼里,她美丽、聪明、有着良好的教养,在骑马、航海、管理庄园事务和经营产业方面能力绰约。然而,“我”后来从迈克西姆的口中得知,她是个蛇一样的坏女人,妖妇、淫妇。她病态自恋,“除了自己,她谁也不愛”,“瞧不起所有的男人”。她叛逆、邪恶、喜欢征服,有魔鬼般的神经质和毁灭欲,曾把马折磨得遍体鳞伤,满嘴白沫。她坐在山头狂笑,把一朵鲜花撕成碎片,经常用最肮脏恶毒的词语来诅咒别人。她虽已故去,但仿佛以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掌控着曼陀丽庄园。“我”经常产生吕蓓卡出现在我身边的幻觉,担惊受怕。

丹弗斯夫人是吕蓓卡的贴身仆人,曼陀丽的管家,她的容貌和举止像死神一样恐怖。当“我”和丹弗斯夫人第一次相见,她又瘦又高,身穿深黑色的衣服,那突出的颧骨,配上两只深陷的大眼睛,看上去与惨白的骷髅脸没什么两样。当和“我”握手时,“我”发现我执着的是一只无力而沉重下垂的手,死一样冰冷,没有一点儿生气。[2]P55她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一样缠绕着、恐吓着“我”,对“我”冷漠、充满敌意。她像吕蓓卡的幽灵一般盘旋在曼陀丽庄园保护着吕蓓卡的一切。在她心里,吕蓓卡作为德温特夫人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她将曼陀丽维持在吕蓓卡去世前的原状,经常向我讲述吕蓓卡生前是如何迷人和能干,让“我”时刻感受到吕蓓卡的存在,生活在她的阴影中。她组织隆重的欢迎仪式让未经世事的“我”手足无措,当她看见“我”由于紧张慌乱将手套掉在地上的窘态时,嘴角露出轻蔑的微笑。为了使迈克西姆高兴,“我”提议开一次化装舞会,但“我”中了丹佛斯的圈套,穿戴了一套吕蓓卡曾经穿过的的装束,受到了丈夫严厉的呵斥,而她冲着“我”狞笑,“我”差点在她的蛊惑下跳楼自杀。她好像一直在监视我,经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恐慌不已,并用言语和行为打击、驱赶“我”。

四.结语

《蝴蝶梦》中密封、阴森、恐怖而又美丽的曼陀丽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的空间意象,它承载着幽灵、谋杀、奸计、秘密、疯狂等恐怖因素。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创造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了“我”的心情。哥特小说恐怖、黑暗的背后常蕴含着一种向善向美、惩恶扬善的思想精神。《蝴蝶梦》的结尾是叛逆、恶毒的“荡妇”吕蓓卡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而温顺、单纯的“我”最终与自己的丈夫息息相通、厮守终身。

参考文献

[1]李伟昉.黑色经典:英国哥特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杜穆里埃.蝴蝶梦[M].林智玲,程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许桂燊.文学创作基础[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1999:86.

(作者介绍:李莉,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