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野畴对陕西近代马列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9-11-26姚丝绦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 要】 魏野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的传播者,是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是最早把马列主义传播到陕西和西北地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做出了巨大文化贡献。该文介绍了魏野畴早年求学和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结合其革命活动和著述,阐述了他对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及其巨大影响,阐述了魏野畴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 魏野畴;马克思主义;西北革命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魏野畴

魏野畴,原名魏凤标,号明轩。1898年3月出生于陕西兴平,1913年考入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在求学期间,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他开始接触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思想,随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教育和影响了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魏野畴的革命经历

魏野畴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0月,魏野畴与陕西青年刘天章等人在京创办《共进》半月刊,为1922年共进社在京成立提前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而共进社和《共进》杂志所宣传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1]无论是其所刊载的文章,还是其销量都在陕西地区引起思想上的轩然大波。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的几年间,他一直活跃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第一线。

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23年魏野畴等一些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青年人选择回到陕西任教,通过讲授历史、语文等课程,他们将自己的思想与社会实际、课本内容相结合来教育青年学生。此后,学生团体开始产生,进步期刊开始被创办,逐渐开始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1924年,魏野畴参与并建立了西安市第一个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地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宣传与初步实践。同年,魏野畴到西安任教,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上。7月,魏野畴与高文敏、张秉仁等在西安组织了“青年文学社”,出版了《青年文学》(后于1925年3月更名为《青年生活》),该旬刊出版的初衷是揭露腐败,发表青年对文化的意见和主张,并团结青年,提升教育水平与思想文化水平,在当时的陕西境内属于十分先进的思想刊物。但魏野畴不仅限于此,在1920到1928年之间还创办了《青年生活》《西安评论》《西北人民》等刊物,不仅传播了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还指导了早期西安地区的革命斗争与共产党在陕西地区的发展任务。

1925年,魏野畴先后领导了两次驱逐军阀吴新田和发起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并且联合西安各人民团体召开了代表大会,成立了陕西国民促进会,接着又参与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筹建工作。这些事迹对于他在西安地区、陕西地区乃至全国地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所创办的《西安评论》,成为在当时炙手可热的话题性刊物之一,被誉为“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2]同时,这也影响到了他在思想界与政治界的地位。魏野畴在《西安评论》上写了三十多篇文章,他歌颂苏联十月革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团结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人民的压迫与欺辱。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与会共产党人100名,其中就包括了魏野畴。会议期间,他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并与他们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的交流,会后,他到北京与李大钊等人一同为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选派学员。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担任政治部副部长,同年2月,中共陕甘宁区委在西安成立,魏野畴担任委员,负责区委宣传工作,并创办区党委机关刊物《西北人民》。7月,由于“宁汉合流”事件的发生与国民党内部反共势力的扩大,国共合作的逐渐分崩离析,中共陕甘宁区委改为陕西省委,虽然魏野畴担任陕西省军委书记,而此时此刻,他也被国民党通缉悬赏,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陕西,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前往河南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8年,局势已经不容共产党员频繁活动,特别是从1月起,蒋介石就已经派人在杨虎城部活动并威逼其逮捕共产党员,但在当时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与拒绝。在2月,魏野畴连夜召回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并决定在皖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皖北平原根据地,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而魏野畴不仅时任皖北特委书记,又与当地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创办了《皖北通讯》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与有关决议,一直到殉难之前,他都坚持在《皖北通讯》上撰写文章,宣传革命思想。4月8日,由于起义活动遭到告密而不得不提前行动,而敌我力量悬殊等因素导致战况不容乐观,魏野畴率百余人突出敌人重围,转移阵地还未稳定,又遭到包围。敌人佯装谈判,将魏野畴等人尽数抓捕,但魏野畴同志为了革命大局,以及对于革命同志的友谊与对组织的忠诚,最终令胡怀西同志现行离开,而他留下进行继续的斗争。4月10日,年仅30岁的魏野畴同志被杀害在国民党的监狱中。

三、魏野畴的著作和影响

尽管魏野畴同志离开的时间很早,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永远珍视的。他在参与五四运动后所认识到的思想、他在革命道路上探索与摸索出的自己的马列主义思想,不仅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记录下来,更融入到他的文章和著作当中。这不仅对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单是对于陕西地区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这对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他所创办的众多刊物,他花费了巨大心血。他的著作《中国近世史》中,蕴含着他的社会思想在与真实历史融合后所形成的独特认识,这对于当时的时代思想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离不开魏野畴同志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为五四时期西北革命的“播火者”。[3]他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李大钊的指导帮助。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观点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青年学生们有着启蒙引导的作用。在1917年至1921年间,作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魏野疇与李大钊之间有很多交往,这为魏野畴个人思想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0年李大钊创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魏野畴也在其会员名单当中。魏野畴回到陕西并在陕西地区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时,李大钊也时刻关注着他的活动。1921年魏野畴到陕北工作,李大钊为支持他的工作,亲笔写信指导陕北革命工作;[4]魏野畴1924年在西安开展工作,创建西安的党团组织,李大钊托人为他带去一箱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宣传作品来帮助他的工作,[5]诸如此类的事情有许多。李大钊无私的帮助与指导,为魏野畴马克思主义观念形成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断被鼓励,最终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19年的陕西闭塞落后,文化发展远不及东部地区,而陕西青年在外学习归来后,积极参与陕西革命活动,创办相关刊物,传播相应书籍。特别是以魏野畴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在创办《共进》与《秦钟》后,又撰写了《中国近世史》,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释和讲述中国近代历史。而这样的方式与方法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从而成功地使陕西地区成为了马列主义思想发展的摇篮之一。那时,同窗挚友之间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使一大批青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影响。

魏野畴在他的一生当中除了创办期刊外,还写下著名的教科书类书籍以及政论性文章。教科书类书籍中包括他所撰写的《中国近世史》和他翻译的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俾耳德与巴格利编著的《美国史》等,特别是《中国近世史》,这是他初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来解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撰写出的一本中学师范生教材,也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一本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阐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与史实,歌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等进步性质的大事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近世史》未能在当时及时出版,[6]直到魏野畴牺牲后,他的书稿被他的好友找到,并于1930年正式出版。《中国近世史》十分注重于历史观的运用,他在著作中从理论上厘清了新旧史学的种种区别,又批判了英雄史观这一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点,不仅如此,魏野畴也强调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史实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对魏野畴而言,写作和研究中国近世史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过去,明白现在,指挥将来”,[7]从上述的这些观念来看,魏野畴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史学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说马克思观念帮助了魏野畴研究史学,反过来,史学研究也在无形中帮助魏野畴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观念。尽管这本书成书于1920年,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而魏野畴所翻译的《美国史》和《政治经济学原理》(未出版),则都是他1923年在陕北担任教员时由于没有合适教材而翻译出的。其中《美国史》是历史学家俾耳德和巴格利专门为美国中学生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读本,是当时国内最早正式翻译出版的美国史著作之一。[8]该书介绍了美国历史上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美国历史上成功的革命为蓝本,为学生提供了殖民地国家人民为了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例证,并为学生树立革命的信心,激发学生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两本书都反映了魏野畴深厚的学识水平与知识底蕴,更体现了他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教科书类书籍还是政論性文章,魏野畴都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动员各个阶层参与革命和战斗,揭露社会问题,宣传变革的重要性,号召青年们学习新思想新文化。魏野畴以书籍、文章为载体,以文字为武器,在思想上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结语

魏野畴对于陕西近代马列主义的思想发展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使得自己成为传播这种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而毛泽东也对于魏野畴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毛泽东1962年在与孔从周的谈话中曾说过:“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很有水平。” [9] “魏野畴同志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潮启蒙运动中最为英勇的战士和旗手。”在魏野畴同志的一生当中,他运用马列思想的真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使在今天,魏野畴同志的思想和业绩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相信他的著作和思想对过往年代和当今社会都一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 释】

[1] 张允侯等著.五四时期的社团(三)[m].三联书店,1979.04.3.

[2][5] 关忠哲.魏野畴与《西安评论》,陕西省烈士事迹编写委员会《魏野畴回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9.

[3] 王宇颖.五四时期西北革命的“播火者”魏野畴[m].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2-22.

[4] 李大钊.国民二军中工作注意之事——致魏野畴(选自《李大钊全集》)[m].人民出版社,2013.208.

[6] 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撰委员 汇编 .魏野畴转略 回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9.

[7] 魏野畴.中国近世史[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9.

[8]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1900—1980年八十年来史学书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 孔从洲.魏野畴二三事,选自:陕西省烈士事迹编写委员会《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9.

【作者简介】

姚丝绦,海南师范大学2016级历史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