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早采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11-26张潇宋维田媛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猕猴桃对策

张潇 宋维 田媛

摘要:指出了猕猴桃的早采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广大果农和经销商的经济利益,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分析了猕猴桃早采的成因,并提出了猕猴桃早采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猕猴桃;早采;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6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13-02

1引言

猕猴桃原产我国,果香浓郁,风味独特,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猕猴桃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总体品质、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不高。因种种原因,猕猴桃早采现象屡禁不止,早采行为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早采的猕猴桃,未达到成熟标准,果实发育不健全、品质差,后熟后烂果多、口感差,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低,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猕猴桃的市场形象;早采的猕猴桃,贮藏期和货架期短,入库贮藏后冷害发生率和腐烂率高,早采果造成的质量问题导致后期市场销量萎缩,价格下滑,严重损害种植户和经销商的经济利益。

2猕猴桃早采的成因

2.1意识淡薄因素

猕猴桃果实生长分为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微弱生长期3个阶段。微弱生长期,即每年8~9月份,猕猴桃果实体积和重量增长较小,但果实内部营养物质浓度提升很快,是猕猴桃着色升糖的关键时期。早采的猕猴桃因错过这一时期,营养物质积累少,果肉成分以淀粉、柠檬酸为主,糖分、酸度不达标,营养价值低,更为严重的是早采果往往不能正常软熟,非正常软熟后多烂果,无法正常食用,市场反馈恶劣。部分种植户和经销商意识淡薄,未深刻认识早采的危害,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一味追求“抢早抢鲜”,早采果流入市场,大大影响消费者的食用体验和满意度,损害猕猴桃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造成品牌形象的损失,严重影响正常采收猕猴桃的市场销售,甚至对整个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2.2经济利益因素

受供求关系不稳定、上市时间不统一、销售信息不对等、渠道支撑不畅通等因素影响,猕猴桃售价起伏不定。种植户担心集中采收价格下滑,抢在猕猴桃大量上市的旺季提前采收,往往可以谋求利润、卖出高价,且减少生产投入,实现早变现、早拿收益,同时避开猕猴桃大量上市的销售压力,不必担心后期难卖、贱卖现象出现。经销商以利为先,高利润驱使,使得每年6月初,经销商便纷纷进入果园订果,给出高价,游说果农,营造营销氛围,对猕猴桃早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益至上”、“落袋为安”的心理,让种植户和经销商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长远发展,追逐个人利益而不顾行业整体效益。因此,受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驱使,猕猴桃早采早卖行为屡禁不止。

2.3种植水平因素

猕猴桃早采现象多出现在每年7月初到8月初,此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持续高温干旱,猕猴桃易出现叶片萎焉、果实日灼等现象;夏季梅雨天气,雨量大、持续久,易导致果园排水不畅,土壤通气不良,猕猴桃根系受损;高温高湿又易引发猕猴桃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爆发,间接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夏季突发性的暴雨、冰雹和强风害天气,造成大量落果、伤果等,更是給猕猴桃果园带来直接性严重经济损失。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猕猴桃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果园管理粗放,种植技术水平低,夏季管理技术不成熟,农业预防措施不完备,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能力差。当种植户面对果园受损、病害爆发、树势转弱等情况,往往会因为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而选择提前采果,减少树体营养消耗,降低经济损失,确保当年收益。

3猕猴桃早采的应对策略

猕猴桃早采现象普遍存在,其危害性是持续的、深远的,但防止早采确保猕猴桃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禁止猕猴桃早采,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亟需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宣传引导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深化认识、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进行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行业宣传,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种植端,引导种植户树立适期采收意识,认识早采的危害,充分了解科学的采收标准和方法,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杜绝早采猕猴桃,引导种植户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收,让种植户“企图从早采早卖中获利”转向“能够从品牌效益中获利”;销售端,引导经销商树立诚信经营意识,不采购、不销售早采的猕猴桃,自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猕猴桃,让消费者在购买猕猴桃时,除了关注果品价格和果实外观外,还要关注猕猴桃的内在品质、生产地点和采收时间,不买早采的猕猴桃,以免坑害消费者自身,同时助长猕猴桃早采早卖的不良行为。

3.2强化行业自律

要建立适宜当地的“采收制度”,明确不同品种猕猴桃的采收标准和适宜采收期,中华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7%~10%,美味猕猴桃达到6.5%~9%,才能进行采收;推行“准采证”制度,无论是公司、专合社、家庭农场还是个体种植户,只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达标,取得“准采证”,才能进行采收;推行“黑名单”制度,对查证属实的早采早卖猕猴桃行为计人黑名单,并进行曝光,对早采早卖猕猴桃的主体实施包括市场性、行业性和社会性约束惩戒,起到震慑效果,进一步规范行业主体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要从源头上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拓宽猕猴桃的销售渠道,没有顾虑,种植户便不会因短期价格诱惑而做出损害品牌形象的事。

3.3提高种植水平

推行标准化建园,完善灌排渠系和微水灌溉系统,果园四周建防风林,防止风害;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挖沟起垄、土壤改良、棚架栽植、生草栽培、疏花疏果、绿色防控、自动化喷滴灌技术、单果套袋、适时采收、采后贮藏等技术,发布并推广适宜当地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园区,以点带面,逐步提升种植户生产管理水平;适期发布猕猴桃种植气象预报和技术管理指导,在猕猴桃种植关键农事环节和应对突发不良天气状况时,给予种植户及时有效的指导,减少种植户不必要的损失;在临近猕猴桃采收期,定期发布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检测含量,指导种植户适期采收;构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农业标准、质量监管、综合服务、巡查执法等方面出发,构建一套完整的猕猴桃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结语

有效解决猕猴桃早采问题,是保障猕猴桃果品质量安全、增强猕猴桃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保证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除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之外,种植户和经销商也应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切实尊重猕猴桃生长规律,杜绝早采早卖猕猴桃行为,增强品牌意识,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声誉。

猜你喜欢

猕猴桃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好吃的猕猴桃
走,找对策去!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