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秃杉大径材培育技术探微

2019-11-26马维华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

马维华

摘要:指出了对高大的常绿乔木树种而言,秃杉树种具有较长的树木生长年限以及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呈现优良的材质特征。从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秃杉树种栽培都已得到明显的成效,体现出秃杉树种科学栽培的必要性。具体在栽培秃杉大径材的种植实践过程中,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秃杉树种。并且,技术人员还要做到结合秃杉树种本身具备的生长期特性以及当地气候特性。为此,提出并探析了培育秃杉大径材的具体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秃杉大径材;培育技术;具体要点

中图分类号:$7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11-03

1引言

在目前的现状下,南方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栽培秃杉树种。对于培育用材林而言,秃杉树种由于具备优良的抗虫害以及抗病害特性,因而已经迅速得到栽培推广。从树种特性的角度讲,秃杉大径材能够散发芳香气息,并且呈现美观的表层木材花纹。具体在培育优质的秃杉大径材时,应当确保将科学管控的措施贯穿于秃杉树种的各个生长阶段,在防控树种感染各类病虫害的同时也要保证达到最大化的树种利用效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试验地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大洋地管护站35林班1大班4小班,地处龙岩西部,位于东经116。54r55"~116°5457”,北纬25°4239”~25°4254",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夏长冬短、春秋对畴,垂直气候明显,干湿两季分明。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8.8℃;1月平均气温6.8℃,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35.1℃,极端最低气温一5℃。年平均雨量1600~2200mm,2~4月为雨季,平均雨量420~540mm,4~5月为梅雨季,平均雨量550~780mm,7~9月为台风雨季,全季雨量主要为台风雨,10月至次年1月为秋冬少雨季,干燥多霜而少雨。年平均日照时数1915.9h,日照时数7~8月最多,2~3月最少。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汽含量充足,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中各月相差不大,2~6月较大,为80%~82%,10月至次年2较小,变化在75%~79%之间,全年无霜期通常282d。

造林后第二年,对秃杉进行施肥与空白对比试验,肥种为N、P、K含量为各16%的复合肥,1株施150g。随机选取50株秃杉进行施肥处理,测定其树高及地径,另随机选取25株未经施肥处理的秃杉,测定其树高及地径。

3结果分析

造林当年12月测定秃杉成活率为100%,平均高达44cm。对经施肥和未经施肥的秃杉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析结果表明。

2年生经施肥的秃杉平均树高与平均地径分别为139.0cm和2.7am,而2年生未经施肥的秃杉树高与地径分别为98.4cm和2.0am,经Levenes方差齐检验在检验表明,在排除其它条件的前提下,2年生不同施肥措施的秃杉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且经施肥后的秃杉平均树高及平均地径明显大于未经施肥的秃杉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P<0.05)(表1)。

3年生经施肥秃杉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203.2am和4.7cm,而3年生未经施肥的秃杉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158.4cm和3.1cm,经Levene's方差齐检验和£检验表明,在排除其它条件的前提下,3年生不同施肥措施的秃杉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且经施肥后的秃杉平均树高及平均地径明显大于未经施肥的秃杉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P<0.05)(表2)。

4结论

4.1选择合理的立地条件

4.1.1关于秃杉树种的立地类型

从立地条件的角度来讲,秃杉大径材并非具有严格的立地限制,因此适合栽培于山顶区域、山麓区域或者坡度相对平缓的区域。并且,秃杉大径材还能适应片麻岩以及花岗岩等各类特殊的栽培土壤类型。具体在培育大径材的过程中,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树种栽培条件以及立地条件,如此才能保证秃杉树种维持较好的发育与生长状态。因此,关于选择栽培地点最好体现土质疏松、水肥状态良好、排水设施齐全以及土层深厚的特征。

4.1.2关于当地气候条件

作为具备较强适应性的典型热带树种而言,秃杉树种通常来讲可以适应多样的外界温度变化。并且,此类树种本身体现为优良的抗风性与耐寒性特征。然而,秃杉树种一旦遇到湿润度较高的外界环境,则会呈现无法适应的状态。秃杉大径材由于具有较高的湿度敏感特征,因此在栽培秃杉时需要确保优先选择半湿润或者湿润的良好气候环境,而不能选择湿度较低的环境。

4.2培育壮苗的技术

4.2.1贮藏与采集秃杉种子

培植禿杉大径材的关键前提在于选择优质的母树并且进行成功的树种培育处理。具体在选择秃杉树种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保证秃杉树种不带有任何的虫害与病害威胁,并且优先选择树干生长健壮、树皮裂纹明显并且呈现圆锥或者塔形树冠的优质树种。

技术人员针对秃杉树种在进行采种操作时,最好限定于秋冬时节来完成全面地树种采集操作,确保将采种的时间段控制在树种鳞片没有彻底开裂之前。经过全面的筛选处理后,至少需要保证4%左右的出种概率,避免秃杉树种混入较多的杂质与树木鳞片。在运用科学措施来完成选种操作的前提下,应当将秃杉树种贮藏于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从而保证了秃杉大径材能够及时发芽。

4.2.2开展全方位的苗期管理

经过移植处理以后,在每日的时间段内至少要保证两次的幼苗浇水频率。然后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段后,再去进行必要的幼苗施肥处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技术人员还应当将硼酸、硫酸锰与其他混合型肥料施加于苗床内部。在全面完成除草操作以后,对于秃杉苗床应当保证均匀喷洒0.1%比例的百菌清以及多菌灵溶液Ⅲ。

4.2.3种子处理技术与播种技术

秃杉大径材如果要保持较好的出苗概率,那么必须首先将其置于高锰酸钾液体(0.5%左右浓度)内部,并且经过2h的种子浸润时间。在此基础上,对于经过全面浸泡以后的秃杉树种还要完成彻底的种子清洗操作,再次进行1d左右的清水浸泡。通过运用上述的前期种子处理,应当确保充分晾晒滤除水分后的秃杉大径材种子。

为了保证达到最佳的树种出苗概率,那么最好控制于3kg/hm2以内的播种量,并且选择2月末的时间段来进行播种操作。在播撒秃杉种子以前,首先应当施加充分的田间灌溉水,同时还要做到充分混合与搅拌秃杉种子与细砂土壤,并且运用土层覆盖的方式来处理秃杉种子,运用覆盖遮阳网的方式来保证达到最佳的遮光效果。在某些情况下,秃杉树种如果出现彼此粘黏的现象,则可以选择运用粒度较小的砂土来进行分离处理。

4.3秃杉大径材的抚育管理技术

4.3.1施肥技术

技术人员在栽植秃杉树种的前提下,还要确保结合运用松土技术与除草技术对其加以必要的处理。在种子树种的第二年,对于秃杉幼苗应当施以充足的肥料,尤其是对于复合肥以及尿素肥料而言。经过全方位的土壤元素测定操作以后,对于秃杉作物还需要完成30g左右的微量元素肥料添加,如此才能体现最佳的幼苗施肥效果。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的种植技术人员正在逐步尝试运用混合式的秃杉树种施肥处理措施,从而保证体现最佳的施肥效益。

并且,运用合理与科学的树种施肥措施还要格外关注调控树种栽植的密度,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调整树种现有的栽培密度。通常情况下,对于栽培秃杉树种可以选择运用混交栽培的技术手段加以处理,适合用于混交处理的树种主要应当包含深山含笑、雪松以及木莲树种。技术人员除了需要做到妥善运用秃杉施肥的措施与手段以外,还要做到切实防控秃杉树种感染各类的虫害与病害,通过推行生物防治的举措来体现最佳的树种病害防控效益。

4.3.2松土与除草技术

对于中亚带以及热带栽培的秃杉大径材而言,至少需要保证3次左右的每年除草操作频率,确保运用带状抚育或者全面抚育的措施来进行树种抚育的处理。例如针对栽培于温带或者北部亚热带等特殊区域的秃杉树种来讲,应当保持2次左右的每年松土频率,并且保证能做到彻底清除土层内部的灌木与杂草,避免幼树受到上述的不良生长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松土操作必须控制于10cm以内的处理深度,进而体现了有效保护幼苗根系的目的,按照由浅至深的次序来进行全方位地松土处理。

从现状来看,混交育林的全新技术手段已经能够运用于栽培秃杉树种,并且体现了优良的树种栽培效益。具体对于栽培大径材的整个栽培操作过程来讲,关键在于保持优良的秃杉生长性能,并且还要做到维持秃杉树种现有的生长状态。在多数情况下,对于荫蔽环境为了进行营造,可以选择固氮类或者旱冬瓜等树种用于进行混合性的树种栽培,进而体现了改善整体树种生长环境的效果。

4.3.3控制栽植密度的技术

栽培秃杉树种必须能做到妥善控制栽培幼苗的密度,通过运用灵活的密度调控措施,应当能保证秃杉幼苗可以吸取到充足的当地土壤养分,避免由于受到过大的栽培密度影响,从而造成秃杉树种出现迅速枯萎以及营养不良等现象。例如针对40cm胸径的秃杉树种来讲,应当將其纳入大径材的范围,同时还要做到灵活控制林木生长量以及生长密度。对于出苗后的秃杉树木需要做到立即完成杂草清除的操作,并且揭去幼苗上部覆盖的塑料薄膜。

由此可见,培育秃杉大径材的具体技术要点包含较多层面,并且其中含有较多的栽培技术细节。近些年来,信息科技手段已经能够运用于栽培秃杉大径材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而显著转变了原有的栽培处理方式,并且体现了提升大径材综合产能的效果。在此前提下,作为技术人员需要做到格外关注树种处理、育苗以及防控病虫害等基本细节,运用因地制宜的思路与方式来妥善进行秃杉树种的全面培育管理。

5结语

培育秃杉大径材的栽培技术实践主要涉及全方位的树种管护以及病虫害防控,同时还要确保运用科学选种的举措来体现最佳的树种栽培效益。截至目前,很多地区都已能够做到成功培育秃杉大径材,并且得到了较好的秃杉栽培效果。具体在该领域的技术实践中,关于栽培秃杉树木仍然需要做到不断总结相应的栽培技术经验,同时还要做到紧密结合秃杉栽培的外界环境特征来选择科学的栽培技术方式。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代杉木采伐迹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不同基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