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科学教学

2019-11-26沈志波

文理导航 2019年35期
关键词:情感交流体验式教学

沈志波

【摘 要】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品格和素养。“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亲身经历课堂活动和探究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能力品格及素养。

【关键词】科学核心素养;自身体验;体验式教学;兴趣品格;情感交流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体验式教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是一种体验。那么,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在一次上课过程中,老师提问,有谁能区分韭菜与小麦,其中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炒蛋的时候可以区分,韭菜炒蛋很香的。”学生哈哈大笑,其实从他的體会来说,也是对的,这位学生是从生活体验中来认识韭菜。当然,如果该学生回家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如去菜园子里割个韭菜、摘个辣椒、拔个萝卜,有这样生活体验的话则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他对韭菜与小麦的认识。如果学生没有任何相关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在上课过程中则会比较茫然,最多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描述的内容。特别是在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这一节知识点时,由于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候养过蚕宝宝,所以对蚕的一生发育情况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认知,特别是蚕吐丝结茧这一让学生激动的场景,牢记在他们的心里。当解释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主要看有没有蛹期的生活时,学生的反应比较轻松,在相互交流中自然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因此,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多加以课外野营,都可以促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可拓宽其知识面,能使其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知识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更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平台,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观众”,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体验知识的本质与学习的快乐。在学习“指纹”这一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把铅笔芯削下来放在白纸上,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手指放到铅笔芯上,再将指纹印到白纸上。当学生把指纹印到白纸上时,感到了课堂的趣味性,趁机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指纹是否完全相同;比较好自己的指纹后,再比较与学生的指纹是否相同。通过这一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在掌握了指纹的相关知识。同样,在讲“凸透镜”这一节内容时,为每个学生分一个凸透镜,然后带领他们去教室外的阳光下。每个学生都去寻找最小最亮的那个点,那就是凸透镜的焦点。通过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思想,解决相关问题

科学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记忆与模仿。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科学学习方式,旨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

为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体验感,在探究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状况,前一天,笔者要求每个实验探究小组第二天带一个生鸡蛋和一包食盐。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探究过程,注重观察加食盐和加水过程中鸡蛋的沉浮情况。好几个组的学生把鸡蛋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加盐,发现鸡蛋基本没有变化,向老师请教。笔者通过观察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后,让他们继续加食盐试试看,结果又加了较多的食盐,鸡蛋突然浮了上来,学生看到鸡蛋突然上浮都比较兴奋。在学生觉得实验成功的时刻,继续让他们加食盐,并观察浮着的鸡蛋又有什么变化。有学生探究得出,原来浮着的鸡蛋又向上浮了一部分,也就是排开水的体积更小了。然后,指导学生把清水逐渐倒入大烧杯中,仔细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特别是鸡蛋浮在水面上的阶段,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一阶段加水鸡蛋下沉了一部分,即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认识到的不仅是这个小鸡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认识到一个“大鸡蛋”。密度计就是其中一个“鸡蛋”,在已有同一鸡蛋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水的体积大,即会上浮一些;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排开水的体积小,即会下沉一些。将同一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密度大小时,看密度计的上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甲乙的密度谁大谁小。同样,在判断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还是从海里驶向河里时,只要把轮船看作一个鸡蛋就很容易得出其沉浮变化和排开水体积的变化了。从河里驶向大海,液体的密度变大,相当于在大烧杯里加盐鸡蛋浮的更上面一点,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从大海驶向河里,液体的密度变小,相当于往刚才浮着鸡蛋的大烧杯里加水,鸡蛋会下沉一点,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让学生深入体验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点的本质,通过相互转化,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相关问题。

四、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验生成的心理过程由感受开始,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积极的情感会使人的心理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从而促进主体对事物深入理解并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对事物产生领悟和生成意义,领悟和生成反过来又会深化成由感受形成的情感,使主体对客体产生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应。体验也是情感产生的源泉,是认识世界和情感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体验就没有情感。在执教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形成了用眼神、面部表情、动作、声音、语言等与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动作和神态中受到感染,收获兴奋,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倾情相待、真诚相授。于是,良好、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容易建立。提问学生时,我会伸出一只手请学生,以示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站起来准备回答问题时,我总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或认可的点头。学生如果回答得不好,我也不会冷冰冰地让学生坐下,表现出一副很失望的样子,我还是会给一个手势,微笑着说:“你请坐!”还说:“不要灰心,再仔细想想,有新想法了还可以再交流!”然后对学生的回答力求进行辩证的分析,夸他的可取之处,夸他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态度,同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下次改正和完善。学生如果回答得很好,我从不吝啬我的兴奋之情,会用微笑或热情的话语、快乐的眼神将我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老师给予的温暖与鼓励,促使学生保持着快乐学习的热情。

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认识知识

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认识知识,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学习“生命起源和进化”时,教师可以适当留下时间让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样,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到科学的精神,以便更好地学习科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已有知识感受介入教学,此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益于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

[2]钟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M].重庆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情感交流体验式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