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技术

2019-11-26唐水红杨骏唐瑞昌肖亚琴胡锋颜子仪欧阳俊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自然

唐水红 杨骏 唐瑞昌 肖亚琴 胡锋 颜子仪 欧阳俊

摘要:指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存在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功能差、景观功能弱、碳汇功能低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现有造林绿化建设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了生态优先的造林原则和提升景观绿化水平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绿化;自然;生态修复;生态优先

中图分类号:S7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90-05

1引言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以下简称生态绿心地区),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城际生态隔离与保护区域。其具体范围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改革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确定。建立生态绿心,保值增值,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为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提供了总原则、总方针。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和长期以来绿化问题的凸显,生态绿心地区存在裸露山地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功能差、景观功能弱、碳汇功能低等问题。运用区域生态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时代理念,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提质,科学系统规划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生态治理,完善长株潭生态绿心脆弱区域生境。加大对裸露山地的生态保护和造林绿化,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景观绿化水平,因地制宜地提出造林绿化技术方法,为生态绿心地区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区概况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得到国家批准。2012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对长株潭生态绿心区进行了立法保护。2018年,湖南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文件中指出,长株潭生态绿心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10个县级行政单位的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生态绿心总面积约528km2,其中,长沙占57.9%,株洲占15.9%,湘潭占26.2%。

长沙市4个区县(市)的造林绿化小班属低山、丘陵地貌。地类为:宜林荒山荒地、其它宜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发育的母质母岩:板页岩、红色粘土、砂礫岩;其中部分因采矿、采石等造林绿化极困难地段,需回填客土。雨花区的跳马镇13个村23个小班、浏阳市的柏加镇3个村10个小班的造林绿化小班因处于长沙花卉苗木生产带可苗木一体化造林模式。

株洲市3个区的造林绿化小班属丘陵地貌。地类为:宜林荒山荒地、火烧迹地;发育的母质母岩为红色粘土;无植被。其中部分因采矿、采石等造林绿化极困难地段,需回填客土。

湘潭市5个区县的造林绿化小班属丘陵地貌;地类为: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其它宜林地、火烧迹地;发育的母质母岩:石灰岩、紫色岩、红色粘土、砂砾岩;其中部分因采矿、采石等造林绿化极困难地段,需回填客土。部分小班有少量杂草。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裸露山地的126个造林绿化小班,面积共298.1hm2,小班多而分散,全部属于集体性质土地。其中长沙市的4个区县(市)4个镇(街道)19村共39个小班72.48hm2:天心区1个街道2个村3个小班17.47hm2、岳麓区1个街道1个村3个小班2.93hm2、雨花区1个镇13个村23个小班49.55hm2、浏阳市1个镇3个村10个小班2.53hm2;株洲市3个区6个镇(街道)11村共27个小班127.85hm2:荷塘区1个镇1个村2个小班1.79hm2、石峰区4个镇(街道)8个村19个小班122.99hm2、天元区1个镇2个村6个小班3.07hm2;湘潭市5个区县6个乡镇(街道)16村(社区)共60个小班97.76hm2:昭山示范区1个镇4个村26个小班26.49hm2,高新区1个镇2个村5个小班3.74hm2、经开区2个乡(街道)2个村(社区)12个小班6.41hm2、岳塘区1个街道2个村3个小班3.11hm2、湘潭县1个乡5个村14个小班59.21hm2。各市、县、区造林绿化规模详见表1。

3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原则

对适宜造林绿化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种植具有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的多功能树种,修补绿心地区裸露地带;对部分灌木林地进行林分改造,加大景观树种与经济价值高的阔叶树种补植;逐步培育复层混交林,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树种搭配的景观生态林,丰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景观。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增加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覆盖、增强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屏障为方向,大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绿化,改善绿心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完整、稳定、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构筑城市景观生态网络结构,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功能需求。

2.1确保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功能需求

2.1.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构建整体平衡的乡村建设空间体系;增加乡村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系统考虑空间的包容性,保护原生植被和自然景观;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

2.1.2适地适树适种原则

遵从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原生树种历史,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按照山体的山顶、山腰、山脚不同部位,山阴、山阳不同坡面,土壤立地条件,当地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慎用外来树种,大力选择珍贵、彩叶树种。生态廊道优先选用高碳汇树种和季相林树种。

2.1.3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区位条件,在视线范围内,随景配彩。在重要景观地点恢复植被,可在林下适当播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百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等多年生草花;对立地条件恶劣地段,以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非结缕类草本为先锋植物。

2.1.4坚持科学原则

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自然恢复为主,从造林绿化穴垦整地着手,运用群落植物配置技术,采用科学营林手段,坚持生态整地,科学造林,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使未来的森林达到自然的状态。

2.2配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2.2.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珍贵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40%或每1hm2不少于300株。

2.2.2适当配置彩叶树种

彩叶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20%或每1hm2不少于150株,“四边四旁”、游憩景区应配置彩叶树种;要求树形美观、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长。

2.2.3适地适树、配置自然

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土壤发育的母质母岩,山体的不同坡面、坡向,山顶、山坡、山腰、山谷的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造林绿化树种。

(1)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应符合:根系发达,萌芽性好;冠幅、枯枝落叶丰富;寿命长、生长稳定;抗逆性强;如红锥、闽楠、柏木等。

(2)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应符合:深根性、根系发达;树冠浓密,落叶丰富,生长迅速,郁闭稳定;能形成丰厚的林冠层,可减少落地降水量,保护土层;如南方红豆杉、沉水樟、橙木等。

(3)护路林树种选择应符合:根系发达,保土、护坡作用强;耐修剪、寿命长;树冠较大,分枝多,生长速度较快、枝叶柔软、茂密;病虫害少;如银杏、麻栎、红翅槭、红榉等。

(4)护岸林树种选择应符合:根系发达,保土、护岸作用强;耐水湿、耐水淹,萌芽性好;樹形美观,叶色丰富,景观美丽;凋落物不污染水源;如观光木、木芙蓉、乌桕、火棘等。

2.2.4乔灌搭配、针阔混交、比例协调

营造立体森林、景观森林、多功能森林。选择适生能力强的多功能珍贵树种与林苗一体化的景观树种。

(1)耐荫性树种主要选择:南方红豆杉、赤皮青冈、鸡爪槭、红锥、闽楠、黄檀、青冈栎等;

(2)喜阳性树种主要选择:红椿、沉水樟、乌桕、红榉、银杏、鹅掌楸、柏木、锥栗、观光木、枫香、蔷薇、火棘等。

(3)耐干旱瘠薄树种主要选择:青冈栎、白栎、黄檀、柏木、枫香、南方红豆杉、火棘等。

(4)耐碱性树种主要选择:黄檀、柏木、红榉、青冈栎、乌桕、火棘、红椿等。

(5)耐酸性树种主要选择:银杏、赤皮青冈、鹅掌楸、红锥、麻栎、沉水樟等。

(6)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树种主要选择:红榉、鸡爪械、木芙蓉、火棘等。

3造林模式

3.1混交造林模式

砂砾岩类山地小班选择的主要树种:赤皮青冈、红榉、枫香、红椿、银杏、锥栗、麻栎、白栎;配置3~4种主要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红色粘土类山地小班选择的主要树种:红椿、红锥、锥栗、乌桕、闽楠、南方红豆杉、牡荆、白栎;配置3~4种主要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板页岩类山地小班选择的主要树种:红榉、观光木、枫香、青冈栎、闽楠、锥栗、南方红豆杉、石榴、红翅槭;根据小班所处不同位置:山顶、山腰、山谷、南面坡、北面坡,配置3~4种主要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紫色岩类山地小班选择的主要树种:沉水樟、观光木、鹅掌楸、青冈栎、红椿、蔷薇;配置3~4种主要树种进行混交造林绿化。

石灰岩类山地小班选择的主要树种:黄檀、枫香、柏木、青冈栎、麻栎、红榉、苦竹;配置3~4种主要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3.2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

对长沙市雨花区的跳马镇、浏阳市的柏加镇的造林绿化小班,其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厚度较深,根据当地造林习惯,可选择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造林树种主要选择:银杏、闽楠、南方红豆杉、香樟、石榴、火棘、观光木、青冈栎、红榉、红翅槭等;根据小班所处不同位置;山顶、山腰、山谷、南面坡、北面坡,配置3~4种主要乔木树种进行造林绿化,下层栽种灌木,造林绿化密度控制在乔木650~800株/hm2,灌木550~700株/hm2之间。

4造林苗木管理

4.1苗木质量要求

造林大苗选择地径4~6cm,苗木确保为全冠苗;造林小苗采用1~2年生容器苗,达到Ⅱ级苗及以上,其中工级苗必须达到85%以上;所有苗木须健康、长势良好,无病虫害。主要苗木的品种、规格及数量见表2。

4.2造林绿化整地要求

对造林绿化地禁止实行全面砍山,禁止砍除灌木,禁止炼山,尽量保留造林绿化地原有植被,以利保护环境;禁止全垦整地,确保原生植被生态现状不被破坏;采取穴垦整地,大苗挖穴规格为80cm×80cm×60cm,小苗挖穴规格为40cmX40cm×60cm,做到挖出全部生土,经检查合格后,将表土回填呈龟背形,整地挖穴时间为秋冬季。

4.3施基肥

整地挖穴后,每穴施放复合肥0.5kg/株,再回填表±10cm。

4.4造林绿化密度

大苗造林株行距为一般为4.0m×4.0m,小苗造林株行距一般为3.0m×3.0m,具体根据不同树种设计不同的造林密度。混交造林模式造林绿化密度控制在625~1100株/hm2。之间,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造林绿化密度(乔木+灌木)控制在1200~1500株/hm2之间。

4.5栽植

根据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和造林绿化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栽植时间主要安排在2019年1月上旬至3月中旬,部分极困难地段在挂网工程或三维土工网工程完工,回填好客土后于2019年底完成。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造林绿化前将苗木采用生根粉处理,打好泥浆,栽植以雨天或阴天为好;容器苗(非轻质容器苗),植苗之前首先将要取的苗淋湿、淋透再装筐运到造林绿化现场,运到后在栽植前还要淋透水,在栽植时,要用手先捏紧容器袋,撕掉容器袋丢于穴旁,然后植苗于穴中,必须做到至少容器袋土入土,且苗正、根舒、压实;一般阔叶树苗栽植做到苗正根舒、深栽压实。

4.6抚育施肥管理

抚育主要是除草割灌、修枝、松土扩穴、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提高林木碳汇生产力;在造林绿化后前3年的3~4月各进行一次施肥,施肥品种为复合肥,数量为600kg/hm2,即0.32kg/株,要求在垂直树冠处,开挖宽20cm,长30~40cm,深20cm的槽沟,将肥分穴施人,再用土覆盖,做到不同肥种分穴深施;延长新造幼林抚育年限,增加各年抚育次数。

5森林保护和科学配置附属设施

5.1森林病虫害防治设计

根据“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科学开展森林病虫防治。一是严格实行造林绿化种苗检疫,严禁有携带检疫对象的苗木用于项目造林绿化;二是严格按设计施工,预防森林病虫害成灾;三是加强巡视,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措施积极防治,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5.2防火林带设计

考虑到长株潭地区人员活动密集,为预防森林火灾发生,保护造林绿化成果,根据地形与火险程度,在山脊、山脚、通道两边等易引起火灾边线种植木荷、杨梅等防火树种。主林带宽度为20~30m,副林带宽度为10~20m。 5.3林道设计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因与乡村道路相通,加上原已有部分林道,故未设计林道,只对进山小林道加以维修,以便运苗木和肥料。

5.4管护措施

人工植苗施工完成后,实行封禁管理,除作业施工人员外,其他人员和牲畜严禁入内。造林绿化单位成立封山护林管理机构,落实护林员,制定护林公约。

5.5设置宣传碑牌

在造林绿化小班林道邊设置固定宣传碑牌,碑牌样式及内容按有关标准制作。

6结论与讨论

2013年《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以立法的形式将绿心区域置于法律保护之下。地方立法保护一片绿地,这在全国属于首例。对于保护长株潭绿心,发挥长株潭绿心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长株潭绿心地区生态基础设施薄弱、毁绿现象依然存在,其生态建设尤为重要。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的生态建设,大力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势在必行。

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进行产权置换等方式,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的要求和“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自然
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
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研究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