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中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
2019-11-26杨玲灵
杨玲灵
摘要:指出了随着国内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方面追求日益提高,城市建设关注度也与日剧增,而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也可极大丰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然而目前很多景观建设过程中植物材料运用合理性相对欠缺,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却忽略有毒有害植物控制,景观整体设计风格与当地风俗、文化明显偏离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归纳总结当前植物造景过程存在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植物造景体系有效解决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营造;植物造景;节能减排;审图机制;政府监管中图分类号:$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79-02
1引言
通过系统梳理近期国内城市园林建设实际案例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未能与当地民俗契合或者是与目前有关规范相悖等方面,本文将以某园林景观营造作为基本参考进行深入分析。
2植物造景中常见误区分析
全球环境恶化使得气候变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为积极响应国际组织相关号召,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显著增强,对于可再生能源比例、单位GDP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基于以上发展背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植物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2.1使用大规格乔木成风
很多城市园林承建单位为了完成即时景观建设指标,通常会在园林设计方案中融入大规格乔木,而这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发生。
(1)大规格乔木生长时间至少为20年,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此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养分需求量也相对较大。然而很多城市园林建设单位却未能意识到以上应用缺陷,为了追求景观效果甚至在一条道路中就会引进上千棵大规格乔木。
(2)大规格乔木移栽成活所需条件相对较为苛刻,而且城市园林往往与大规模乔木种植区域距离较远,远距离运输耗费成本也十分巨大。另外移栽过程一旦出现意外或是园林本身环境并不适合乔木生长,则极易导致乔木病变甚至死亡,亦是对生态资源的极大浪费。
(3)建筑单位若将乔木运用于住宅景观营造过程,出于景观独特性考虑往往会倾向于引进大规格稀有乔木品种,甚至会将远离城市的古老乔木移栽到现代住宅区域作为独有景观。事实上这种设计方案并不可取,一方面城市住宅区域未必能够为古老树木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一旦发生意外则无可挽回;另一方面,此类树木在原有区域存在时间十分漫长,多数已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若是贸然移栽可能会对当地生态平衡形成巨大危害。
2.2盲目追求一次成型的景观效果
(1)通常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对于景观效果能否一次成型十分关注,而景观设计相关人员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往往会忽略植物生长规律,明知区域有限却依旧选择大规模种植。
(2)另外即使经过密集种植最终能够达到一次成型建设指标,但是植物后期生长却受到极大威胁,尤其对于很多未能在密集种植区域争夺生长所需资源占据优势地位树木而言,其最终结局往往是趋于枯败甚至死亡,而这对于园林景观后期维护而言可谓是不小的挑战。
2.3植物材料配置未考虑植物多样性
(1)植物最终形成群落是自然界植物生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植物生长的必然结果。若是外部生长环境较为稳定,则在植物群落形成之后往往能够长久存在并获得发展,同时也可为所在区域抵抗虫害等方面做出贡献。但是目前园林建设方案往往并未充分关注这一自然生长规律,未能合理运用植物之间属性关系。
(2)目前经济适用房、保障房此类建筑工程其绿化系统普遍采用大面积绿地作为主体风格,大型乔木及中层灌木品种十分有限,这种设计方案对于植物群落形成而言极为不利,绿化植物层次感有所欠缺,而且绿化系统一旦受到某一植被品种有害虫类侵袭极易出现植物大面积死亡现象。
2.4花果类植物运用的缺失
(1)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绿色植被已不再是园林景观组成唯一元素,尤其对于四季分明城市而言,实现不同季节拥有不同景观特色并不困难。
(2)事实上,园林景观可借助多种类型植物特别是花果类品种实现多元化设计指标,但是由于景观设计人员对于此类植物属性了解有限,所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设计方案中未能充分融入此类植物;二是设计人员对于此类植物喜阳性特点认识不足,有时仅仅从整体设计风格考虑而将其安置在背阴区域,从而严重影响其生长状态进而影响景观设计整体效果。
2.5合理避免使用有毒及有伤害性植物
(1)设计人员应当充分明确植物有毒并不等同于该植物一定有害,换言之在谈论此类问题时必须建立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情境才可做出最终判断。
(2)此处以常见树种夹竹桃为例进行分析。夹竹桃对于有害气体能够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正因如此可将其应用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但是由于夹竹桃含有致命有害元素,所以若将此类树种种植于人员密集区则会形成很大安全隐患,但若将其种植于高速公路两旁或者工厂附近区域则能起到明显作用。
(3)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选取树种是否具有剧毒甚至致命化学元素,若确实含有则应尽量舍弃。
(4)当然植物的物理性质有害性同样不容忽视,例如有些植被由于叶子或者树枝比较锋利,行人经过时极易被刺伤或者划伤,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要谨慎使用此类植物。
2.6地被植物的选取及合理控制草坪面积
(1)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常将地被植物作为保持水土及养分、确保土壤不直接暴露于空气之中的有效解决方案,而且此类植物通常能够很快适应生长环境,尤其与乔木生長缓慢、下层空间利用不足等特性相较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形成各类生态景观,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实际观赏需要。
(2)由于草坪生长周期极短而且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频率很高。但是很多园林承建单位由于追求短时利益,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造价相对较低的草坪作为组成元素。如此虽然初期引进耗费较少,但是后期维护所需资源却相对较高,而且目前草坪多数均采用带有泥土层卷铺或者碎拼工艺制作而成,所以需要大量泥土作为基本支撑,对于我国土地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浪费,基于以上分析这种设计方案应当尽量避免。
(3)园林景观设计草坪草种类十分丰富,例如百花三叶草就可作为可选类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虽然这种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只要水分、气候、土壤等能够满足一般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即可,然而一旦面临病虫危害时这种植物并不具备抵御能力。
(4)由此可见,选取园林景观设计所需草坪品种时应当充分考虑品种特性,同时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
2.7植物设计必须考虑当地民风情况
(1)我国传统文化常将松柏类植物寓意为健康长寿,而且由于此类树木观赏价值相对较高,所以在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方案中十分常见。但是也有居民认为此类植物在墓地、陵园中运用较多,若将其种植于居住区域则寓意不详。所以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所在区域风俗习惯,切忌盲目追求景观效果而与实际脱离。
(2)实践证明,若是景观设计人员前期调研工作有所欠缺则极易造成极大损失。例如虽然竹类植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风亮节等美好寓意,但由于其发音与“卒”相同,所以很多居民不能接受将其作为绿化树种,此时项目单位就需更换已种植树种,从而造成项目成本的极度浪费。
3对策建议
3.1优化设计阶段的审图机制
工程图审查作为我国土建工程管理常见措施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而且事实证明若能将这一管理体制真正融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对于项目成本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均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并不十分完善,植物种类临时调整现象并不罕见。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景观设计阶段工程图审查力度,严格审核各类植物比例是否合理,若是审查过程中发现比例设置或者选用树种与实际需要并不契合则应当驳回设计方案,如此就可尽量避免项目工程资源浪费现象发生。
3.2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处罚力度
行业发展能否规范有序与政府监管力度密切相关,然而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政府监管还有所缺失。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并不独立,很多项目承建单位却未能意识到整体连贯对于工程进度的重要意义,只是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却忽略相关手续办理。政府有关部门若要真正规避此类现象对工程项目带来的消极作用,一方面可借助现代媒体平台宣传典型案例,促使社会公众引起充分关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相关法规或者规定加大惩罚力度,促使项目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3.3行业协会应充分引导科学合理的景观营造理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愈来愈快,信息传播渠道趋于多元化发展,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获取信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介逐渐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因此园林行业协会也应当充分依托这一时代发展背景,借助各类新兴信息传播平台广泛宣传园林景观设计典型成功案例,在加强社会公众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认知基础上进一步促使节约植物资源意识形成。
4结语
国内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促使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于生活品质提升方面,而城市生态景观由于能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已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然而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因此有關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管理体系,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植物造景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