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沿海大通道的绿化景观关键技术分析
2019-11-26颜晖艳
颜晖艳
摘要:指出了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建设的关键在技术,基于此,综合分析了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现的项目背景,以绿化景观所面临亟需解决的难题为基本目标,提出了提升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取得最佳的建设与发展效果。
关键词: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050-02
1引言
近年来,晋江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集中各方力量建设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交通。沿海大通道的绿化景观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沿海城市的防护绿化,致力于改善晋江大通道绿化建设质量水平。
2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项目背景
为推动沿海经济发展,打造一条集沿海交通、经济建设、防洪防潮、战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标准、高品位沿海绿色屏障,普江市政府自2002年启动沿海大通道建设以来,针对苗木枯死、苗木单一、苗木成长效果不佳等实际情况,于2008年、2012年针对风沙、雨量、土垠酸碱度以及园林景观等实际自然条件因素,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团体、设计单位等多次现场调查勘测、咨询研讨、征求意见等,并分段实施改造建设。晋江沿海深沪湾段与陈埭段分别位于晋江沿海大通道南北段,在道路景观、风沙治理和绿化管护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3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面临的问题
3.1土壤条件先天不足
晋江沿海大通道由于场地土壤酸性较大、肥力不足、含水性差、养护不到位的影响,特别是每年深受台风、风暴、暴雨等危害,植物长势较差,大部分苗木冠幅均不完整,截枝、截干或枯枝,残次苗多,全冠健壮苗少。
3.2风沙现象时有发生
晋江沿海大通道路面时常会刮起风沙,特别是处于强风口的深沪湾段,防护绿化植被的单一性,导致积沙产生绿化景观防护林木断带严重。
3.3日常管养难到位
由于场地路线长、风大、水分流失大,水肥严重不足,特别是台风暴雨后,养护无法到位,导致很多绿化树种缺水生长不良,陆续枯死。
4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建设与改进方案
4.1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提高绿化景观效果
深沪湾风口地处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以台地和平原为主,三面临海,一面依山,海岸线长18km,港湾、礁石甚多。全长6km,,北起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南至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介于泉州港北港与南港之间,是泉州港通往海外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海防的军事要地,素有“峙海金狮”之称。属于南热亚带湿润气候区的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均平均气候在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965.0mm,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风、暴雨。每年9月到翌年2~3月风沙危害严重,风害天数150d以上,年均风速7m/s。由于每年9月至翌年3月强烈东北风,卷起沙滩细沙,形成风沙流冲向陆地,植被遭受沙打、沙刈、使树皮形成层遭受破坏,导致不同程度伤害。风沙危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全株枯死、残存树干基部成活、枯梢型。这一区域土壤主要以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的沙滩、沙陇形式存在,外形松散且吸水力较差。对此,可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域进行景观绿化改造。通过设置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风障,降低风速,减轻沙害;部分地段可结合景观改造设置景观石墙,达到防风与景观兼顾效果。通过拓宽林带、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改造等措施。比如在强风口地段由原业的5~7m通过重新营造木麻黄+银合欢+小叶榕等树种拓宽到12m以上,同时在沿海大通道两侧多选择种植黄槿、台湾相思等阔叶树种,增强抗灾能力。采取“见缝插针、填空补植”方法进行景观绿化改造。对于迎风坡来说,可采用挖间距在2m左右,宽度与深度分别为80cm和50cm沟带的方式进行整地,挖出余土可堆放在迎风保留带,按照1.3m的株距挖穴。风沙土地,应对其施以有机肥,增强土壤的粘结性,改善土质的结构和锁水性。强风口段的植被种植以防风暴、防风沙、防火灾、防台风为主,绿化景观效果为辅。
4.2根据陈埭段自然条件,科学整治风沙问题
陈埭段地处晋江市东北沿海部,属晋东平原,海岸线长13.8km,全长9km,北起晋江大桥下与江深南路衔接,南至石狮边界,位于泉州湾畔繁华的三角地带,是泉州市进入晋江、石狮第一站,也是晋江的门户。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平均气候在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每年7~9月多有台风登陆。由于每年7~9月台风、暴雨及每年9月至翌年3月的东北大风。风沙危害的主要症状为冠幅不完整,截枝、截干或枯枝,残次苗多。对此,可通过设置休闲慢道景观工程和优化绿化带景观层次结构,采取改造与提升相结合手法,利用补植加密保进郁闭,拓宽防护绿带、提升绿化景观效果,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大绿量、乔灌草合理配置、色彩丰富的生态景观廊道与防风林带紧密结合,提升沿海通道及沿岸绿色植被的覆盖率。采取补植加密保进郁闭,拓宽防护绿带、提升绿化景观效果,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大绿量、乔灌草合理配置、色彩丰富的生态景观廊道与防风林带紧密结合,将绿化建设与城市形象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沿海通道及沿岸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让休闲慢道与周围的绿色植被交相辉映,以此改善晋江沿海大通道生态环境,也让途经此处的司机感到赏心悦目,产生愉悦之感。
4.3加强后续管护。提升园林景观效果
沿海大通道,风力较大、水分流失大,2~3d需浇1次水,常年养护主要是喷灌。两侧绿化带较宽,喷灌水源应考虑长期养护的水源渠道,最好采取埋设PC水管,确保水源供应。当春季温度稳定在8~10℃之间,秋季最低温度不低于5℃时,还应对绿化树木补充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必要情况时,可适量输入复硝酚钠,进行树势生长调节。春秋和高温季节,可对树体进行喷雾淋水,但切记高温季节不可在10:30~11:00時以后,15:00~16:00时喷水,以防因淋水造成树体急剧降温而引起树木功能失调,严重时树木会干枯死亡。同时,为防止树木在种植后受风大影响,应在移栽完毕后对其进行固定处理。由于三角形结构最为稳定,固定结构的支撑点在树干2/3处为最佳位置,并用一些保护材料,强化对树干表面的外在保护。每年9~12月,风害季节,每个月均需检查风害情况,及时扶正或补植受损植株。种植当年5~6月,对枝叶过于繁茂的乔木,还应及时修剪枝叶或抹芽。种植第二、三年的3~4月还应追肥1次,挖半月形浅沟,每株施专用肥。蛀干害虫是园林界和林业部门比较头疼的一件事。主要有天牛幼虫、吉丁虫幼虫、木蠹蛾幼虫、钻心虫幼虫等,这些虫害一旦发生,极难防治。常规的药剂喷雾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树木急速黄化、失水、死亡或者风折等。因此在日常管护中,还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必要时设立监测点,观察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时研究对策和防治措施,防治有害生物蔓延。强化绿化管护工作,进一步展现沿海大通道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4.4晋江沿海大通道绿化景观建设的预期效果
全面推进晋江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形成规模,生态和环境质量进入全省以至全国县级市先进行列,打造生态宜居的沿海生活、工作环境,逐步完善生态安全系统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以可持续发展能力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为目标,建设成以晋江沿海大通道生态功能区。以期建设成景村相融的“绿色交通、生态公路”,以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绿化景观、提供实用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空间。
5结语
晋江沿海绿化景观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晋江沿海产业走廊带型生态功能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