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模式研究
2019-11-26胡曰仪代稳李丽田霞余正波
胡曰仪 代稳 李丽 田霞 余正波
摘要: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漠化问题就是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六盘水市位于石漠化地区,而且深受石漠化问题的困扰。六盘水市石漠化占全市喀斯特总面积的56.22%,即石漠化面积已经超过喀斯特区域的一半,这意味着六盘水市石漠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六盘水市石漠化的成功治理模式,值得推广,如种植“红心猕猴桃模式”、“杨梅模式”、“茶叶模式”等,这些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石漠化的治理。为了进一步推进石漠化的治理,提出了在治理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针对性与综合性,综合所有治理措施,落实每一个治理区域,以避免普遍性、盲目性和单一性。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治理模式;六盘水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013-05
1引言
石漠化通俗讲就是“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全球石漠化在不断地加剧,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抑制石漠化的速度,因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重要。关注,这对改善贫瘠的土地资源提出了挑战,因为喀斯特地貌环境范围大、类型多、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为了对石漠化有更好的治理,国内外很多的研究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比如May R.M认为岩溶环境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土地环境,它能利用的前提是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这些研究对重建生态环境很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研究,把石漠化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当前大量的研究都放在岩溶山地的生态重建、岩溶地区的治理措施上,以便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
据研究资料,长江与珠江上游交汇地属于岩溶区域,包含了黔、滇、桂三省,三省石漠化总面积约占西南地区的18.1%,且正处于生长期,因此这是我国石漠化最严峻的区域。所以对岩溶山地的研究和重建迫在眉睫。
2六盘水市石漠化现状
西南地区岩溶分布广泛,在六盘水地区,石漠化受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广泛影响。全市石漠化面积3765.63km2,占据全市总面积的38.02%,在六盘水市喀斯特占总面积的56.22%,这将意味着六盘水市喀斯特区域已经超过1/2的区域产生了石漠化,石漠化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全市石漠化的面积主要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77.44%。全市石漠化面积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极强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輕度石漠化。由此可知,轻度石漠化面积最大(表1、图1)。
3六盘水市石漠化原因
研究石漠化的形成条件不仅需要考虑到气候、岩石性质、地形、地势等自然特征,还需考虑到人类生产经营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因素,故而对于六盘水石漠化的形成原因主要从自然、人文两方面进行阐述。
3.1自然因素
3.1.1地质因素
碳酸盐岩在六盘水岩性分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其特点是容易受到淋溶流失和成土过程速度比较慢,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碳酸盐岩具有致密的结构,其在岩溶地区广泛分布,孔隙度也比较低(≤3%),质地良好的碳酸盐岩的酸相较于质地较差的岩石,其成分中不溶物质的含量较低,通常而言低于4%,但是受到风化溶解,岩石则能快速淋失,一定程度上导致提供的成土物质变少,造成成土过程极其缓慢嘲。
3.1.2地貌因素
(1)六盘水市岩溶广泛发育。岩溶形态丰富多彩。从地表岩溶状态看,峰林、峰丛、溶蚀裂隙、溶沟、落水洞等广泛发育。从地下岩溶形态看:有溶穴、溶洞、匙孔、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岩溶形态。由于这些岩溶状态的发育,使得水容易渗漏,保水能力差,这也是石漠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地形、地势。六盘水市地势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地势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为主。中部地区有北盘江穿境而过,加之境内多条河流对其强烈的切割侵蚀,促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3.1.3气候因素
六盘水市坐落在东经104°1820”~105°4250”,北纬25°1944"~26°5533",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量充沛,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节(5~10月)。因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气温垂直方向变化明显,太阳的光照和辐射以及热量差别较大,生态系统环境比较复杂。但由于海拔较高,水汽多,云雾厚,日照和热量不充足,植被生长速度缓慢。
3.2人为因素
3.2.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的运用,是六盘水大规模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贵州森林覆盖率本就较低,六盘水市也不例外,再加之对土地不适当的开发利用,大大加快了该区石漠化的演化进程。六盘水的地形起伏较大,耕地坡度大于25°较多,对土地的不合理运用,破坏了植被和草地。农民在利用土地资源的时候,由于缺少科学的耕作方式和保持水土的方法,造成了土壤容易被冲刷侵蚀,加速了石漠化进程。
3.2.2樵采过度
由于岩溶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较为淡薄,加之农村资源较少,人们生活资源的主要来源为薪柴。特别是煤炭资源和能源缺少的区域,乱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植被覆盖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3.2.3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毁林开荒以及过度放牧等行为较为严重,这也是造成石漠化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六盘水地区在这几十年以来曾经发生过很多次规模较大的毁林开荒行为,每一次的毁林开荒,都对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六盘水地形、地势崎岖不平,很多土地难以耕种,由此也产生了较多放牧行为,大规模的放牧,造成草地的退化,加重了石漠化。
3.2.4火患、新建工程与矿业的影响
在广大的农村,农民为了将土地增加肥力,将大规模的草坡、山林焚烧。这样会使得土地抗冲刷能力减少。加之六盘水降水较多,待到雨水季节来临时,裸露的土层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刷,从而加重了石漠化的程度。
近些年来,六盘水市开展了很多的工程建设。采砂生产中的一些非法行为,是造成植被与土壤破坏的直接原因之一,在采砂过程当中将砂石随意堆放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有些企业将废渣长期堆放,导致了堆放地的石漠化。
4六盘水石漠化存在的问题
石漠化治理技术和模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针对石漠化的具体治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石漠化的治理在技术上存在盲目性。近年来,六盘水在石漠化治理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没有体现因地制宜,大多是照搬照套,治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石漠化的治理机制无法实现按规定立项、按资布局,故而在石漠化的治理过程中很难实现规范性、高效性、集约性、科学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理速度与进程。
(3)缺少综合治理。石漠化的治理大多数是解决某方面的环境条件或针对某事(如林业和农业)而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具体地针对治理而实施全面有效的治理方案,例如可以将生物治理与石漠化相关工程治理结合起来。
(4)政府在石漠化治理方面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六盘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无法满足石漠化具体治理所需,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石漠化的治理进程,无法使治理工程连续化、集约化、综合化。
(5)六盘水市石漠化科研数据不完备,研究成果较少,发展力度不够。
5石漠化治理建议
5.1加大开发新能源,推进薪材替代能源建设
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首先,通过对沼气池的建设,可以将人和牲畜的粪便转换为沼气,这能有效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其次,推进太阳能工程建设,太阳能工程建设使农村的洗浴以及热水的供应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要加大农村沼气池的建设以及太阳能等节能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
5.2退耕还林还草。缓和人地矛盾
六盘水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以及地形等因素,气候条件很适宜草地和林地资源的建设和恢复。但是,石漠化分布的地区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在石漠化治理当中,应当将林草结合起来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构造人地和谐的状态。
5.3完善管理,加大技术治理
六盘水市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畜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落后,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很不完善。因此,要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素质,完善管理方式,促进石漠化治理。其次,在石漠化治理中要加大技术投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还应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
5.4园地制宜
石漠化的治理是一个过程,因地制宜很重要。因为在六盘水石漠化地区,岩溶的发育面积广泛,非岩溶的地区土层较厚,而在岩溶地区土层较薄,因此在石漠化治理当中要区别分析,采取对策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吸收治理石漠化成功地区的经验,例如: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模式。
5.5充分考虑植被和坡度因素
植被减沙和减流的作用过程是渐进的,地被植物与树林冠木在减少流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植被亦有不同的减流减沙作用,其表现如下:经济林地>人工草地>水保林(草)地。而六盘水由于地质地貌特殊性,对有一定坡度的耕地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水土流失的措施,当耕地坡度<25°时,需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产业调整,做到因地制宜。落实到每个经济林地,可以适当配置坡耕地的作物比重与林业比重,以使农耕地面积减少。而坡度>25°时,应落实全面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以便避免水土流失或影响其他经济林地、草地与养殖业的发展。经济林不仅对减流减沙有重要的防治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这既满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坡地因耕作或开荒带来的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破坏。
6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模式
石漠化在六盘水地区分布广泛,占据石漠化大部分
面积的是天然草地,因为土地贫瘠所含的营养元素较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草本植物生长极其缓慢,基岩出露的面积非常大。因此为了不再让石漠化程度增加,六盘水市的相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的对应措施,充分利用六盘水特有的气候与自然资源。由于六盘水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在本地种植猕猴桃、杨梅和茶叶以及其他的经济作物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多以种植猕猴桃、杨梅和茶叶为主。
红心猕猴桃是六盘水市的一个特色产业。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分布。六盘水市野生猕猴桃非常多。它的果肉酸甜可口,本身內在的营养价值高,因而具有“水果之王”之称。猕猴桃在其生长方面对地理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六盘水市海拔高、纬度相对较低,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气候比较适宜人们生活居住,加之昼夜温差大,使猕猴桃的果味很甜。六盘水地区每年的平均气温在13~14℃之间,降水量在1200~1500 mm。由于地形落差较大,山的阴面与阳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温度对于猕猴桃的影响是最大的,这对猕猴桃的生长、对于营养的需求、地区的分布都很重要。六盘水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6.3℃,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9.8~22℃,初秋时节的无霜天为20~30 4,这样的环境很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发育。
猕猴桃对土壤土质没有太大的要求,可以快速适应土壤的环境,六盘水的海拔也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所以在六盘水用种植猕猴桃来减少石漠化的程度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种主要经济作物是杨梅,在六盘水市的杨梅乡,其海拔在620 m处。六盘水的气候非常适合杨梅的种植,六盘水市的年均温度在13~14℃之间,无霜期为200~300 d,年日照时数为1700 h,地形地貌复杂,切割较深,为较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和喀斯特地貌,因此在这里种植杨梅是有效防止石漠化的一种措施,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够作为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促进经济发展。
还有茶叶的发展。在2014年的年底,六盘水市就已有茶园2.65万hm2,可采面积约0.47万hm2,并且在整个六盘水市创建了“乌蒙剑”、“水城春”、“倚天剑”、“碧云剑”、“洒志”牌春芽、“九层山”牌系列绿茶、“天香”牌翠芽、“青龙春”、“凉都春”、“凉都红”、“水城红”等近20个品牌。大面积大规模的发展,对六盘水这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防治是非常有效的,茶叶和猕猴桃一样对所生存的土壤环境没有多大的要求,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十分有效而且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石漠化整治中也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经济作物。
从表2数据来看,六盘水地区非常适合茶叶的发展,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增大,说明很多石漠化的土壤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理。六盘水特有的气候对茶叶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改变了生态环境系统,茶叶的生长不仅使土壤肥沃了而且还带动了其他的植物的生长,使物种呈现出了多样性。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了解到,2006~2017年杨梅的经济产量在不断地上升,杨梅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大,这说明了随着杨梅的经济产量的上升和种植面积增大,促进了岩溶山地的重建。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1~2017年间,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说明在六盘水地区猕猴桃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人们已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从而为治理石漠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7结论与展望
六盘水市的石漠化已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其形成因子主要有气候变化、地形起伏、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所以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也要注意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突出治理的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结合,即是综合所有治理措施,落实每一个治理区域,避免盲目性和单一性。
石漠化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到降水、坡度、海拔及人类活动的多种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故對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要考虑到自然与人文两大因素,且要有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因地制宜的对策机制。所以,除了上面的建议措施外,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①治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如“3S”技术在治理邻域的应用;②建立“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石漠化治理”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共同前进;③研究开发“桑基模式”,结合喀斯特山地特征研究该模式的可行性;④生物治理与工程研究相结合,特别考虑土层与肥力和林地覆盖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