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教学策略探索

2019-11-26朱艳华

文理导航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朱艳华

【摘 要】语文实质上是一类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学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种具有个性化、能够感知生活和世界的文学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需要借助视听效果、开放化的创新想象和身心情感体验才能完成,但是传统课堂太过依赖教师的单一讲授,判定一节课质量好坏的标准是教师备课语言的丰富程度,这种忽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语文教育领域看到了新的曙光,多媒体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不只是给学生提供海量资料和图片视频展示,它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是以其形象化、生动活泼的特点促进学生在心理、性格、思维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在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不能把小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视角和模式之中,而是应以他们内在的潜能为基础进行独特化的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引导,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从不同角度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推动其进行主动式、探索式的语文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为教师的合理性、有效性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PPT图片将课文内容近距离展现给学生

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限制生活经历比较少,许多事物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也不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教师一味根据课文进行讲授往往导致小学生即使学完了文章也无法形成系统化的整体思维,文中许多语句和描写的场景学生想象不出来,由此引发一系列延伸性问题如“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文章意境”等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处于断裂状态的,这种情况下教师辛苦地讲授但学生也掌握不到知识的精髓,甚至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丧失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新鲜感。教师要致力于改善这种状况,使学生在一种更为生动有趣而又同时可以呈现教师讲课思想和课本内容的方式中真切地体验语文学习,即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将学生接触不到的事物通过教学白板展示出来,学生结合画面可以对文中的描述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以《丝绸之路》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虽然语言平实、故事也较为简单易懂,但是它的内容却涉及古代中国的知识,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对文中提到的张骞、骆驼、使者乃至古丝绸之路的位置和作用都没有具体的概念,在学习课文时自然是常常遇到对具体场景的理解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出迎着彩旗而来的使团、迎接队伍以及交换的物品,教师结合这些图片为学生讲解丝绸之路建立的原因和重大意义,小学生便可以在形象的图片中对课文的描述进行理解,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二、让学生从视听兼备的动态画面中自主学习知识

课堂完全由教师一手掌控的方法一直以来都得到广泛认可,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顽皮的小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方式在拥有其强大优点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隐性弊端,其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小学生的学习进程成为教师口中的命令,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项项任务然后每节课重复这样的步骤,很难产生知识获取的愉悦感、感受不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直接讲授从学习的第一步开始就阻断了小学生的探索能力,有些知识学生明明可以自己发现但是教师却事先用一种所谓的标准答案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依赖教师、越来越不爱动脑思考,产生学习倦怠感和消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维度去思考、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性去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语文知识点。以《伯牙绝弦》为例,教师先不带领学生去阅读和学习具体的文章语句,而是在课堂中首先播放一个根据《伯牙绝弦》改编制作而成的动画视频,突破以往抽象化的教师口头描述的缺点,视频中充分展示山川纵横延绵、流水瀑布交織的画面以及伯牙和钟子期的古代装扮、服饰、礼仪动作,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从当下引到了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伯牙鼓琴时配以相应的音乐背景和子期的称赞,还有最后伯牙破琴绝弦的决绝之景都一一呈现给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发言自己从视频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伯牙弹琴很好听、钟子期和伯牙的感情特别好、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等等回答,学生结合视频自主地思考与学习让他们产生积极性和满足感,对接下来的文言文《伯牙绝铉》的学习会更有动力和目的性。

三、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形象化的学习技巧讲授

语文教师虽然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但是在某些更为专业的方面受个体差异和能力范围的限制还有所欠缺,比如“文章朗诵、写作指导、交际能力”等,教师一个人单薄地讲授这些语文学习技巧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而且可能由于自己细节上的错误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认知理解上的偏差,为了解决这种人力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广泛吸取多种技巧和知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便凸现出来,它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查找各种专业人士的语文讲解,教师首先定好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要让学生掌握何种技能,然后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合理选择多媒体资料与视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学习技巧的教授。以朱自清的《匆匆》一课为例,在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总体把握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而感到无法将这篇中的情感和优美语句完全表达出来,学生对自己的朗读状态不满意、产生苦恼并且渴望教师的指导,这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伴有缓慢、忧伤音乐的专业《匆匆》朗诵视频,学生在听觉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发现朗诵者的发音和语言可以让自己产生享受、似乎完全切合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抒发,而且学生还可以观察到朗读者们的手势、站姿和表情变化,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了解朗诵的魅力。之后教师再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散文朗读技巧,比如“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这句话,教师展示一滴水滴进入广阔汪洋的深蓝海洋的动图,让学生感受这种微小与巨大的对比以及一种无可挽回的悲伤,告诉学生读这种带有修辞的语句要联系具体画面和隐喻对象进行情感语气层层递进的朗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生动震撼的视频中对朗读技巧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深刻把握。

结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来呈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多媒体教案的选材设计和具体的应用方法构思都是依靠教师来完成的,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是呈融合态势平衡发展的,教师以自己的人为力量观察和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行为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再辅以多媒体进行生动授课来达成课堂目标,两者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后欣.浅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存阅刊,2018(10):130

[2]杨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探究[J].新课程(上),2017(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