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记忆方法的运用
2019-11-26李嘉念
李嘉念
(广东省封开县都平学校 广东 封开 52650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学生掌握知识依靠的却是个人的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讲授的知识很多,也很详细,但是学生做习题或考试的时候依然不会,或者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一个记忆问题,人对知识的记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否认,有的人天生记忆力超群,知识的记忆总显得很轻松,但对于广大的普通学生而言,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困难的,他们需要的是记忆的训练和方法,以便对知识进行掌握。
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坚持这样的观点:要想记住一件事,必须是个有心人。比如平时我们第一次对班里的同学进行点名,往往不到几分钟就已把他们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没有记忆的意图,但是如果是你对某一个调皮学生的特定点名,就很容易记住他的姓名。所以说,要同学们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前提条件是使学生有记忆的意识,这种记忆的意识必须在课堂中体现,比如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讨论等等,有一次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汉武帝想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为什么要在全国范围内让有志之士主动报名,而不是皇帝直接任命呢?当皇帝的使者不是很光荣的事情吗?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而唯恐不及?经过学生的自我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很多汉朝的人认识到当时的西域小国林立,经常发生战乱,自然环境也异常的恶劣,何况身负的皇命是联系已经仓皇西逃,散落在浩瀚戈壁不知实力的大月氏,意图夹击强大的匈奴人,这样一趟是正常人就不看好的出使必然是九死一生,谁又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通过这样的结论,同学们记住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丰功伟绩,也能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勇于开拓的精神,从而很容易就记住了整个陆地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这就是有意识去记忆的好处。所以,在对学习目标记忆之前,提出记忆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如果你事先不想记住某些事,就不可能对这件事产生足够的注意力。有一句话叫走马观花,在马上看繁花似锦,不如自己亲手独栽一枝来得深刻。有些事物你看到过,但是没有目的的去经历过,也不曾想到以后还要提到它,所以你就不容易回想得起来。
除了有目的的去记忆之外,记忆时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是没有这种自信与决心,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脑细胞的活动一旦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显得迟钝,人往往在思想活跃的时候,最容易记住发生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原因。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改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学生对学习自信,面对知识,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学下去,传授知识应当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演变成为良性循环,这就是学习记忆术的首要条件。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上课时认真听,用笔在小纸条上记下必要的知识点,放在随身的口袋里,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次,不必太繁杂,两三句话能总结就好,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记忆并不困难,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脑细胞对记忆的活跃度。特别是晚睡没有入睡前,回忆一下所记忆的内容,如果记不全,第二天回到学校的第一任务是拿出书本或笔记进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法,不断的告诉自己能够记住,从而提高记忆的信心,这样的信心一旦培养起来,学生的记忆能力往往会事半功倍。这种化整为零的记忆方法,因为其内容较少,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记忆起来不会那么烦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好的记忆能力是对记忆内容的一个有序的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比如987654321这种简单的数字排列往往是非常容易记忆的,所以,如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点整合成简单而有序的排列是非常必要的,最简单的就是让学生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去记忆,因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它的前进过程就非常符合时间的排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历史的时间轴,在我所教学班级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期的内容体现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时间点出现的事件,人物,影响,意义等都一一进行标明,时间轴上显示得越详细,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越简单,掌握也越多。而我们的教学课程也体现了排序的这一特点,先是中国远古的历史,然后是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认识了中国的发展史后再到九年级认知整个世界的发展史。这种由原始到现代的文明演变,它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虽然充满了各种跌宕起伏,但是整体而言,它是积极的,向上的。只有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学生的脑海里才有历史的整体概念,所以,这种时间排序的记忆方法对学生的记忆也是非常必要的。
古罗马有句谚语:“记忆如钱包↑拼命装反而漏得不剩一文”。由于脑容量的关系,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些记得一切知识的“通天晓”。因而必须要了解什么东西有其记忆的价值,再仔细决定下来对其进行记忆;还有就是一旦下定决心去记忆,就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它们,那样的记忆才能真正的融合在脑海里。从某个方面来看,记忆术其实也是“善忘术”。关键是你要选择好记忆什么,忘记什么。一个学期大概40节历史课,一节历史课45分钟,要学生记住老师讲授的全部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除了老师对必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外,还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取舍,例如,我国远古人类元谋人这一目内容,单单能提出证明的就是一颗原始人类的牙齿的化石,所以对这一内容的记忆就较为简单,只需记住发现的地点,大概的时间即可,不用刻意去记忆太多,记忆太多就容易跟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相混淆。再如,很多同学对于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困难,如果总要去纠结他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而忘记了它的本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们更需要学生掌握的是这种模式的高度集中的影响,比如使个人崇拜主义的产生和对苏联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的变化等等,还有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如果非要记住它改革的内容,就显现出比较繁杂,但是要记住它之所以那么著名,就是因为这个政策是资本主义世界里,国家对资本经济进行干预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所以,记忆不需要多,而是在于它的精,有取舍的记忆才是好记忆。
诚然,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只有掌握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才能更好的为学习进行服务,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知识的讲授,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摸索和探讨,从而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