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9-11-26成海环
成海环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幼儿园,广东 清远 511800)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幼儿主动学、喜欢学,一直困扰着大多幼教工作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有效支持幼儿数学学习活动。
一、创设丰富适宜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教师应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活动。”[2]因此,丰富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特别重要。
教师可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活动室、睡室、走廊、阳台、户外等地方,利用地面、墙面、天面这三维空间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楼梯依次贴上数字,让幼儿感知顺数和倒数;在走廊天面垂挂有规律排序的装饰品,如ABBABBABB规律,让孩子感知事物的有规律排序;在户外场地画数字棋盘、数字格子,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给桌子、杯子、毛巾、玩具篮等物品贴上标识,让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等。
二、数学活动游戏化,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习得数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因此,我们应重视游戏的价值,将数学活动游戏化,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游戏中,这是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的理想模式,能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既能让幼儿得到愉悦体验,又能较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注意把控客观条件,包括游戏时间、场地及材料,同时考虑教育目标、幼儿能力及安全等方面因素。例如,可根据小班数学学习目标以及幼儿实际能力,设计关于“一一对应”目标的各种游戏,如户外游戏:把红黄蓝色不同的汽车开进相应颜色的车库,室内游戏:给大小不同的猫咪喂食大小不同的小鱼等,并把各类数学游戏合理地融入一日活动中。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使幼儿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用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成人应充分利用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门牌号、时钟和车牌号码等;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如价目表中的数字代表价格,温度计上的数字代表气温等;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爬行、跳绳或走平衡木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等。
四、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的需求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教师应根据目标和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区域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形象具体、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如开展“给布娃娃穿衣服”“小猪盖房子”“小鸡捉虫”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情节的活动中,感知形状、大小、数量关系等。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考虑具有合作竞赛和挑战性的方式,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环境、生活、游戏、区域活动对幼儿的价值,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我们应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实现幼儿园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