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与渗透
2019-11-26戴聪容
戴聪容
(广东省云浮市第三中学,广东 云浮 527300)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视教育教学,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却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问题出现。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传统初中德育理念和模式过于固化,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个性化素质未能得到有效培养。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烈,在初中德育活动中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优化德育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德育活动对初中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下,德育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素养的人才有效方法。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价值观、道德观还是世界观均未确立,对于客观世界还处于好奇心强烈的阶段,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走入歧途。故此,面对新时期德育教育要求,应该积极组织德育活动,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活动主题内涵深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的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挖掘自身潜能和优势,提升自信心。在参与德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与他人积极沟通交流,解放天性、回归自我,吸收他人正确的观点和思想,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德育活动促进初中生个性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活动观念固化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和影响,对于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即便是应上级教育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组织德育活动,但是德育活动观念固化,仍然停留在讲解式教育活动,对于叛逆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智力等因素缺乏综合考量。在具体活动中,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加之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把握不充分,违背德育教育规律,过分重视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很少落实到实处。
(二)忽视自我德育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组织德育活动可以获得可观的效果。组织德育活动,通过外在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要求,促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改善自身不足,最终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但是,当前初中德育教育中,知行却始终处于脱节状态,课堂上抽象的大的理论未能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致使学生存在抵触情绪,无法实现自我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自我德育教育缺失,就无法正确看待自身优点和缺点所在,缺少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权利,最终的德育活动效果是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的。
(三)德育活动合作缺失
德育活动开展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如“认识新规范,争做文明人”主题活动,需要事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轮流值周体验,然后在班会上总结。通过引导学生组织游戏和小品,通过文明用语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尽管此类德育活动主题鲜明,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之间彼此的合作与帮助,即便分在一个值周却也仅仅是听从教师安排,活动中未能积极与他人互帮互助,学生的合作意识缺失。
三、德育活动促进初中生个性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德育活动观念
初中德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个首要任务是转变德育活动观念,正确看待初中生的个性化特点,摸索初中生德育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摒弃传统大而全德育观念,不再偏执的要求知识和技能均衡发展,而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智力发育和学习爱好的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挖掘自身潜能。推行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进行疏导和派遣,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组织德育活动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中,结合教师的切身经历来讲解父母的爱和自己的回报,引导学生从周边同学、老师和父母开始,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关怀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学生表现的比较羞涩,或是生硬,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针对性引导,促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感恩。
(二)强化自我德育教育
自我德育教育是提升德育活动成效的有效措施,是强调主体心理活动起到的作用,如果缺少主体心理活动,任何教育都如空中楼阁,无法起到任何的教育效果。所以,应该突出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而并非是被动式听从教师安排,作为独立个体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德育教育内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自我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肯定自我,在参与德育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调节和改进,发挥主体思维去选择和评价。
例如,在“学会宽容”德育活动中,可以选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内容时从日常生活中所筛选而来,在讨论表演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考验学生的应急能力,不同个体会如何处理[5]。寓教于乐,亲身参与其中来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感受到尊重他人和宽容他人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合作
合作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强调在团队合作中养成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大局观,保证团队整体运作效率同时,尊重个体兴趣和爱好。在初中生群体中,学生之间是彼此竞争与合作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渗透团结协作精神,摒弃以往片面强调竞争重要性的理念。在德育活动中学会合作,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以及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在平等交流与合作下,追求共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在达成活动目标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在课下可以组织小组社会实践方式,引入合作机制,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下,展现各自聪明才智,构建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潜移默化中促进素质能力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积极推行初中德育教育很有必要,需要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在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同时,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