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11-26侯玉琪
侯玉琪
(大连市普兰店区文化路小学,辽宁 大连 116200)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依然延续旧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教学,学生机械学习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刨根问底、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老师应当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
一、培养小学生研究性思维
要让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要任务便是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即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善于去探索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的内因,而不是只教会学生去被动接受课堂内容。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辨能力,且对于眼前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做研究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者,负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则是接收者,将老师所讲整理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需要让学生形成研究性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应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做自己的思考,并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去阐述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先提出某种体育技巧而不解释其原因,让学生自己推测成因。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乒乓球中的“切球”技巧,接着亲身演示切球的过程,然后可以说“同学们猜猜为什么乒乓球在过网后会略微向后回弹呢?”,此时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去做自己的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鼓励每位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推测的原因。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激励小学生做研究性思考,还增加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但不应打断学生发言,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去启发学生讨论争辩。最后总结归纳学生们的看法,认真讲解正确的答案,同时分析学生们思想上的误区,并进行细致的纠正,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愿意用研究性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激发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准备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将问题作为思维中心,引导学生思考。在选取问题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尽量设计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问题。例如在投掷实心球前,老师可以先说“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实心球投出最远的距离呢?”,然后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投掷实心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主动思考该如何让自己投的比其他同学更远。在尝试过后学生便会期待老师的投掷方法,然后老师再演示标准的投球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便会主动对比自己与标准投法的异同,分析标准投法的优势。最后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便会更深刻的掌握投球要领,更容易形成规范的投球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技术动作背后的原理,让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形成善于研究的学习模式。
三、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实践才能出真知,对于体育这门课来说,实践更是基础环节。教师应当开展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尝试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但体会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还能够主动动脑思考该如何让自己的动作更为协调。例如在跳远时老师可以举行跳远比赛,然后让跳的远的同学分享起跳技巧,让学生主动思考起跳角度,起跳发力点对跳远的影响,并不断的尝试,找出最佳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充分探索体育技巧,用研究性的思维来学习上课内容,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老师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辅助器材帮助小学生体验体育动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感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例如跑步向来是小学生不愿意进行的体育项目之一,老师可以借助跑步机来进行跑步训练,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教学手段产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跑步机上设置不同的坡度及速度让学生来体验,继而让学生思考坡度和速度对跑步的影响,让课堂所学和动作技巧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融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德、智、体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并通过适当的实践使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敢于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推动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