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9-11-26赵军浩

读与写 2019年16期

赵军浩

(西藏日喀则市第四高级中学 西藏 日喀则 857000)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状况是决定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考考纲明确提出了要考察学生的五种能力,为此,结合平时教学对这一点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1.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的核心,就该归结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人们常说,要提高人的素质,归根据结底也就是提高思维素质,所以做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1 加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主要是借助学生的感知器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性认识,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所以,高中物理可以借助多媒体,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幻灯、演示实验、模型等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并借助语言文字描述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认识,最后形成形象结构。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1.2 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众所周知,实验是学习物理的直接手段。虽然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但是,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验证物理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纵古看今,每一次物理的重大飞跃和伟大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一次又一次的实践。

1.3 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他们安置在解决问题的实景中,通过实战的研究、创造、发明,逐渐学会从整体把握问题,并研究具体的学习方式。本文推荐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即模型学习法。

2.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际上解决物理问题一般可以套用一个固定的流程,当你遇到一个问题后,首先要去“读题”,所谓的“读题”,就是要去读懂这个题里重要的信息,解题时要用到的信息,而没有功夫去琢磨与解题无关的内容。接着,要想象一个理想化的环境还原问题情景,再根据问题的进程,找到满足物体运动的定律、公式。最后,将具体问题带入物理公式中,解决问题。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学生要对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有深刻的了解。对于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很大原因是学生被实际背景所迷惑,不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很难准确地还原物理情节过程,建立物理模型,造成解题的困惑。

2.2 学生要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在教材书本上,对生活实际引用的内容较少,老师讲解例题时,大多都是简单的公式应用,在长时间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以为,解决物理问题就是简单地套入公式进行计算,他们对实际物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转换思维有所下降,形成解决问题的障碍。所以,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要改变这样的弊端,老师要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的自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我们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中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备课、安排、检查督促、个别指导、巡回辅导、启发点拨、拓展知识、总结提高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具体做法如下:

3.1 指导自学教材。首先,要抓住预习教材这个关键环节。我们要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指导自学教材要面向全体,巡回辅导,要经常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将好的读书笔记进行评议和推广,要允许学生就近和同学小声讨论自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在课内传授分析和思维的方法,要具体地指导阅读,处理好通读与精读的关系。对那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概念、小结、定理和定律,要诱导学生把精力花在理解上。

3.2 主导自学解难。对教材上较难的部分和学生在预习中难懂的概念和规律,可以在课堂40分钟内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集体自学。首先,教师要点出有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相互启发和补充,逐步完善、弄懂弄通,变难为易。例如:在讲授“楞次定律”时,要抓住对“阻碍”这个关键词语的理解、点拨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懂得其内涵。

3.3 诱导自学归纳。对重点章节要启发学生归纳小结,否则就会导致知识零乱、容易混淆、利用率低,归纳小结可以将物理教材由厚变薄。例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可诱导学生将其归纳为:本节教材前一部分是用实验得出玻意耳定律,它可用公式和图像来表示,也可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后一部分是通过例题来理解和运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是今后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没有较高的能力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全面的人才,只是理论上的“伟人”实际上的“矮子”。

4.1 首先使学生明确目的,启发学生思维,揭示事物本质。观察不同于一般的看,它是思维的基础,是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其思维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4.2 其次,精心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了解其发展变化特点,以至最后探寻物理规律。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或新的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对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负迁移。

5.1 注意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保证正迁移实现,清除负迁移。在教学中要一定防止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定律时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前面学习的错误思维方式将影响后续学习,只有形成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才能实现正迁移的保证。

5.2 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在学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特别是横向之间的概括强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联系,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度,不仅促使学习向深度发展,而且可以顺利理解新的事物。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同类新事物的应用,并把新事物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并能够顺利地发生正迁移。

5.3 重视演绎推理作用的运用和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把握知识的组成和框架,建立起整体的认识,特别要重视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演绎推理的作用以及演绎推理方法的培养。学生一经掌握演绎和推理,才能使知识进一步扩深和展开,对后续的深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正迁移。

学生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本文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谈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把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