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11-26严孝碧
严孝碧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三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经过实践可以发现,当人对一个工作感兴趣的时候,那么就能高效完成这项工作,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就要从课堂构建和学生兴趣培养做起,建立轻松和谐的趣味性课堂,这样学生才喜欢参与,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学会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教育领域的快速前进。
1.小学数学构建趣味课堂与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乏味与枯燥,其中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不适合感性占上风的学生,因此针对数学教学,教师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将数学当做有意思的东西。小学生比较单纯,一旦产生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其中。但如果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抗拒相关事情。总的来说,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教的再好,也是无用功。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尝试构建趣味性课堂,迎合学生心理特点,利用此激发学习兴趣,令其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经过长期的实践得知,趣味性课堂的构建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加快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2.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与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2.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趣味课堂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基本条件,是师生和谐、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关系,课堂内外坚持“以人为本”教学原则,将人文关怀带入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与学生沟通。小学生受年龄影响,需要他人关爱,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此学生如果没有得到充足的关注,容易在较难知识点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基于此,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表扬,令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建立学习自信心,投入更多精力放入知识点探究中,教师再利用和蔼的语言,加强学生依赖感,建立牢不可摧的师生关系[1]。例如在课堂,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导致在习题训练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底气不足,回答问题支支吾吾。针对此,教师要在学生说话的时候不打断,认真倾听,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先肯定其观点和态度,然后再进行客观的解析,既不损坏学生自信,又激发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构建轻松、和谐环境,缩短师生距离。
2.2 教师使用趣味性语言。小学教师如果使用风趣的语言,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科目也是如此,经试验表明,教师利用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比使用单一的数学语言讲课效果更强,学生更加喜欢,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使用的幽默语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防止学生不理解或者产生误解。例如讲解个位数加减法内容时,因为面向的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使用既有趣又不深奥的语言,如:猫妈妈带领它的6只宝贝出去玩,但是其中有2只小猫咪因为贪玩掉队,猫妈妈很着急,请同学们帮助猫妈妈数一数,现在有几只小猫咪?在生动语言的表述下,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快速解答问题,这比单一的提问“6减2等于几”效果更明显。由此可见,趣味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3 将游戏和数学重难点结合。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引进适合的游戏,将数学重难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无形的掌握知识点。充分利用学生“好玩”心理,选择适合的游戏类型,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设置游戏时,需要重视其逻辑性,可以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如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中,因为该内容属于几何范围,对学生后期的立体图形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空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动手实践,来了解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如使用小木棒,摆置各种图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摆的是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摆出立体图形,然后教师再稍加指引,如做摆立体图形的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这样就完成了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知,利用此类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趣味课堂[2]。
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和培养学生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主要依靠一个“趣”字,即有趣才会主动探究。因此教师要感同身受,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数学中的重难点,融入到趣味课堂中,让学生在充足的兴趣下,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和掌握,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