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9-11-26许永民
许永民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学校 辽宁 盘山 124100)
1.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技能,从而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呢?
1.1 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走上讲台,就好像演员走进摄影棚,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这种情绪都不要传染给学生。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愉快教学氛围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决定教学的成败。在课堂上,我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插话。例如在教学“18×3”时,多数学生的方法是10×3=30,8×3=24,30+24=54。这时一名同学说:“老师,我这样算:20×3=60,2×3=6,60-6=54。可以吗?”我马上说:“你的想法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咱们全班同学为他的这一想法鼓鼓掌好不好?”在这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树立了民主、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敢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
1.3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是创设愉悦和谐课堂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对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倍加关注,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同时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首先予以肯定,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只有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为学生敢于创新提供了基础。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的强弱,决定着获取于参与意识的高低。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求知若渴的状态,正是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创设的最佳环境。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2.1 巧妙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去创新。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的萌芽。于是我从导入新课开始,利用开讲艺术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2.2 开放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了“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我又一次设疑:我将一个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2.3 创设应用机会,吸引学生去创新。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而且吸引学生主动去创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后,我安排让学生测量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边长,再求出它们的面积;回家求出自家的电视机平面的面积;算出自家房屋的面积,并根据现在的房价算一算自家房屋的现有价值再把结果告诉父母。丰富多彩的实践练习吸引着同学们,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5.总结
名师的课堂让我震撼和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对照名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不禁思考,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中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持久深入探究,提升学习的效率,最终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