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新时代谈雅行教育
2019-11-26李金西
李金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麻垌镇中心小学,广西 贵港 537211)
进入新时代,教师要立足时代,把握新形势,强化新使命,明确新要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需要“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还要具备 “四个统一” 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由此我们校长要求我们践行雅行教育,以下是我个人对雅行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谈一谈雅行:所谓雅行是为人立身处世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一个人气质、品行的载体。雅行的具体表现就是“仪表优雅,谈吐文雅,举止高雅,交往儒雅”。仪表是一个人的外表形象,是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穿着得体,容态大方,不矫揉造作,不邋遢慵懒,就是一种优雅,就会将自己的某种气质显示于人,给人留下愿意接纳的信息。反之,就会使人讨厌,让人退避三舍。言谈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思想交流方式,显现一个人思想和文化的层次。态度温和,言语得体,表达顺畅,语辞幽默,就是一种文雅。如果语态失调,词不达意,粗俗低级,就会遭到别人的嗤笑和厌弃。举止即是举手投足的行为,是人的动态表象。
其此谈一谈我日常的一些做法:
一、创造雅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儒雅之风
雅行教育旨在以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文雅的言谈、优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而小学生如何培养是我们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小事开始,因为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校园里废纸、食品袋矿、泉水瓶到处可见,红领巾丢在地下没人捡,;教室的灯开着、厕所的水龙头开着,没有人去关……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因此我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平时就是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营造雅行空间,在日常践履中养成高雅之习
我们校园里、教室里也会常常看到乱丢废弃物的现象,或者对地上的废弃物视而不见。一味的说教甚至批评教育已不见成效。我会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会跟据学生爱表扬的特点,进行评比活动,评出卫生表现好的同学,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让他们在评比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让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反省,找差距,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联系,家校联手促进雅行教育
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就需要有效利用QQ、微信家长群有针对性地发告家长书。班主任 、任课老师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建立学困生档案,开展一系列家校互动活动,招开家长会,教师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表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亲密沟通、也可以及时与学校教育产生共鸣,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它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正确生活、幸福生活,使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心中有人,为学生奠定一生做人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有道德的引导,老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通过自己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榜样、提供示范,从而使他们的行为达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