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初探
2019-11-26谭杏媚
谭杏媚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莲塘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实施应当认真关注的问题。下面让我来说说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尝试与成效。
1.小组合作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地位,教师既做“导演”,又当“演员”,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半功倍,苦不堪言。合作学习则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各司其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2.1 小组合作分组要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最初的目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科学分组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小组最佳的搭配是4-6人,这样有助于小组各成员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得出答案。组员搭配上,尽量男女均等,将具有不同数学基础,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建到一起。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如发现组间不平衡或组内成员不和谐,要适时调整,以达到最优的小组学习模式。
2.2 小组合作分工要合理。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把组内成员设为小组长,资料员,记录员,报告员等,且每个角色应该定期互换,让每位成员都可以全面成长。例如小组制作一份数学手抄报,如果只是小组长全权完成,其他组员帮不上忙的话,小组长的工作量会较大。而大家分工合作,找资料、排版、抄写、绘图,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有序分工,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了。小组成员定期的角色互换,为了保持小组的优胜,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学困生会更主动去请教成绩好的同学,而优生也会更主动帮助学困生,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2.3 小组合作方法要优化。
(1)优化小组合作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为课初交流,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等。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上课前,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学习,检查预习情况,共同讨论、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困难。
上课时,教师应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出示了淘气房间的平面图,要求同学们计算出淘气的房间需要铺多大面积的地毯。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组内交流,记录下每一位同学所想到的方法以及答案,再让他们选出最容易让同学们理解的方法,由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达到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新课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谈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2)优化小组合作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过于简单及难度太大的内容都不适合让学生小组讨论。在制定讨论题型的时候应该要注重设计可以让学习小组内各成员相互合作的题型,让学生做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也要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题型,让学生可以在组内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优化》(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一课时,要烧水为妈妈沏杯茶,怎样安排最省时间?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那么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想不出最优的方案。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工序图摆一摆,再算一算,各抒己见,得出最优方案。记录员画出流程图,再由报告员展示汇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对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摸索、探究,并把学习的结果应用于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强,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班集体更加和谐、团结。
4.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尝试探究的过程,更是一种组内展示交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数学思维,发现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助精神,提高整个小组的数学素养和品德素养。希望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