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歌曲从史料到课堂的路径探求
——向小学生教唱新发现的雨花英烈原创红色歌曲的实践尝试
2019-11-26臧持
臧 持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教学背景介绍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雨花台烈士陵园知名烈士墓区安葬的著名雨花英烈之中,有一位南京本地籍贯的赵良璋烈士。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对他的介绍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有着震撼后人心灵的英雄事迹,而且拥有着音乐道路上求索的珍贵印记:“赵良璋,别号野雪,南京市六合县人。1939年考入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士学校。喜欢音乐,创作许多抗战歌曲在进步音乐刊物上发表。
此前,烈士陵园先后发现了《假如我为真理而牺牲》、《春晨江边》、《我们亲近了春天》、《囚徒之歌》、《我们的队伍在行进中》等进步歌曲。但是,赵良璋谱写的歌曲尚未被全部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本土音乐资源和红色资源的双重遗憾。为此,笔者参与利用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音乐刊物进行音乐史料整理时,花力气继续寻找赵良璋烈士创作的歌曲。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已从历史文献里又发现了赵良璋创作的三首抗战歌曲《雪花飘》《游击队进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曲谱。此前,这三首歌曲曲谱均交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经鉴定后确认为此前从未被发现的烈士作品。今后,三首歌曲的曲谱即将呈现于烈士事迹的展览里。
此次赵良璋烈士创作的三首抗战歌曲《雪花飘》《游击队进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被发现以后,笔者认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上述歌曲纳入本土音乐教材,不仅有通过本土音乐文化上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方面的意义,更有寻求发挥音乐课德育功能如何拓展和深化方面的意义。为此,笔者选用这三首歌曲进行了小学本土音乐课堂教学的尝试。
二、教学可行性分析
南京历史经典歌曲作为本土音乐教材的可行性,即打通新发现历史歌曲和课堂教学之间的隔膜,让史料落实到教材转化的工作里。赵良璋烈士创作的三首抗战歌曲《雪花飘》《游击队进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都诞生于七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里,歌曲都是为了迅速呼吁和鼓舞人民大众投入抗日斗争,故而三首歌曲都呈现出易学好唱的特征。于是,这三首歌曲并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不适合给小学生教唱。笔者又对三首歌曲旋律进行了乐理上的分析,发现三首歌分别适合低、中、高级小学生学唱。
第一首歌曲《雪花飘》,歌曲仅有短短两句旋律,记忆难度很低,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学唱。这首歌的音域为十度,旋律线明显,能展现出儿童稚嫩的声线。用于表现出悲痛情绪的附点音符,也正好和低年级音乐课教学里刚涉及到的乐理知识进行对应。
第二首歌曲《游击队进行曲》,节奏清晰,强弱分明,旋律雄壮有力、刚健豪迈。歌曲采用大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为开端。以造成昂扬向上的气势,表现出对日寇抗争到底的情绪。中年级小学生的音乐课都要学习此类豪迈有力的进行曲。以这首新发现的进行曲作为补充,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进行曲的鉴赏能力。
第三首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是二声部合唱。二声部合唱是小学高年级必须要学的歌曲类型。而这首歌曲是ABA类型,高声部和低声部相差三度或者四度,旋律线明显,非常适合小学生演唱。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增加作品的张力和冲击力。曲调轻快流畅,多次运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模仿小军鼓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曲形式,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的典型形像。
歌词方面,因为当年这些抗日歌曲要用来在人民群众里教唱,三首歌曲的歌词也都通俗易懂。小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困难。而且,近年来学校德育方面加大了对抗战历史的介绍。学生本身也可以理解歌曲历史背景。
依据上述分析,笔者有了充分信心可以把三首歌曲作为小学本土音乐教材。为此,笔者在低中高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分别教唱了《雪花飘》《游击队进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三首歌曲。
三、教学实践环节回顾
可行性问题解决后,笔者面临的是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即这样的教材转化工作措施如何开展,教师应当做什么,依照怎样的环节一步步推进等。笔者课堂教学实践里分为三步:
第一步,介绍歌曲史实背景。让学生理解领会。笔者首先介绍了赵良璋烈士的事迹。通过介绍他是南京本地人,曾就读于南京市第五中学,一下拉近了历史人物和学生们的心理距离。学生们都到烈士陵园参加过扫墓活动,雨花台对于他们也是非常从熟悉的地方。介绍背景时很快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介绍烈士事迹时也特别注意了不能生搬史实。笔者选取了烈士就义之前遗书里振聋发聩的语句“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一下打动了学生们的心。
随后,笔者介绍抗战时期烈士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音符,创作出抗战歌曲风格虽不同,但都表现出了我们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这样的介绍和学生们之前学习到的抗战史形成了呼应,他们也都立即理解了。
第二步,是抓住教学难点和制定对策。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也分别归纳出了三首歌曲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第一首歌曲《雪花飘》,虽然旋律简短,但歌词有四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学唱时,完整记忆歌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笔者反复告诉学生们要理解歌词变化的主线。这四段歌词表现了日寇入侵、国破家亡局面下,风雪之中的孩子们从叹息遭遇,到立志抵抗的经过。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们想象这些苦孩子们在雪地徘徊到愤而前行的情景。遭遇快速帮助大家熟记了歌词。
第二首歌曲《游击队进行曲》,有部分小节音域跨度较大,学生在学唱时,部分小节唱准较难。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学唱之前,反复带领同学们练习唱音阶和琶音,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克服音域跨度较大问题。
第三首歌曲《逮住了敌人才开枪》是二声部合唱,本身节奏较快,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准确度如何把握是关键。要是没有把握好,两个声部一起演唱时,低声部容易被高声部带跑调。为避免这个问题,笔者先组织两个声部单独练唱,等学生对于低声部完全熟练以后,再把两个声部合起来,加上“科尔文手势”辅助教唱。
第三步,是组织学生公开演出。低中高年级各一个班级的教唱分别完成之后,为了培养更多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教材的兴趣,笔者组织部分演唱水平好,对学唱热情高的学生,参加有关歌曲的排练和演出。从实践结果看,公开演出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此类本土音乐教材。同时,公开演出也成为了音乐课德育成果的展示。学生们声情并茂演唱三首歌曲的过程,本身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一次心灵陶冶,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而歌曲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每次教唱和演唱被同学们认知的过程,也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