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安,即是故乡
——《最后一个匈奴》中杨作新的心路历程初探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共产主义共产党

余 筱

(甘肃省庆阳市庆阳三中 甘肃 庆阳 745000)

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奠定了其实力派作家的位置,并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的现象。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出了很浓厚的寻根意识,想对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发生之谜、生存之迷、存在之谜进行深入的剖析,这种剖析,又集中的体现在本书的主人公——杨作新的成长历程中,从杨作新的心路历程来看,他也是不断的走在寻找真理与信仰的路上,希冀寻找到生命的支点,建设起心灵的栖息地,完成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于是,在革命的历程中需要牺牲他自己的时候,他就自觉自愿的把自己献上了牺牲的祭坛,并且无怨无悔,坦荡从容,从而,找到了心的归宿。

还是先从杨作新的入狱说起吧!中央红军接受了肤施城以后,杨作新成为了陕北红军中的重要人物,随后发生了周恩来的劳山遇险案,在立案侦查的过程中,却把杨作新作为主要的怀疑对象,原因有二:其一,在东征结束后,陕北红军一部渡黄河回根据地时,中央红军的特派员却不准一只船只过河,导致一百多人的部队,被阎锡山部队围堵,只剩五人生还,而红军一部就是当时杨作新在后九天收编的武装,杨作新不免发发牢骚。其二,中央红军对被整编的陕北红军不够信任,红军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对此,杨作新的态度不够明朗。而当时的共产党需要尽快的统一思想,树立权威,于是制造了一个借口,将杨作新关押起来,不闻不问的关押了一年的时间后,他经过反复的思考,认识到:对于他的不杀不放都是党的策略,于是,他认了。可当他最终平静下来的时候,却发生了黑白氏为救他而劫狱的事件,他为了不被劫走,撞壁自杀。他为什么非死不可呢?因为共产党的信仰已经植根于他的内心:他不能背叛信仰,就意味着他不能背叛共产党,于是,他坦然赴死。他的死或许令读者很窝心,但作为杨作新本人,虽壮志未遂,却走的非常安心和坦然,我们不妨看看他在狱中的思考吧!在被关押三个月后,“他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场误会,这桩事情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背景”“在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权利机构时,毛泽东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武装力量形成一个统一的序列的时候,他的内部出现了离心力”至此,他认为,关押他是正确的“只有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才能形成,革命才会以最小的损失,健康前行。”在他心中,他的死可以换来革命的健康前行,为革命而死,那是他的使命,所以他是安心的,没有抱怨,没有愤怒。因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在寻找最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生存环境的斗争中,一次伟大而豪迈的尝试和实践”,他对于共产主义为什么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呢?那就让我们循着他的生命轨迹再走一遍吧!

杨作新在肤施中学时,大革命在肤施城表现的非常活跃,肤施中学的校长杜先生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于是,杨作新很快也入了党。当共产党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时,他侥幸逃脱,但杜先生的死却完成了他对于共产主义的启蒙,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去看被捆在城门洞边的杜先生时,“那眼神中,显示一种对信念的执着和人格的崇高,好像说,你们可以杀死我,但是杀死不了我的信念。你们可以打到我的身体,但是打到不了我的思想。”他被深深的震撼,他对自己说:“不管这个共产主义运动,将来的前景如何,命运如何,胜利或者失败,短暂的风行或者垂之久远,那些在这个过程中,为之奋斗过的人们,可歌可泣的事情,它永远值得纪念,它有资格写进人类那些最辉煌的最重要的一页中,它是人类在寻找最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生存环境中,一次伟大的尝试。”这一刻,他的人生理念基本奠定,共产主义就是照亮他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随后,他辗转投到了谢子长的麾下,缺乏武装力量的红军游击队,想要收编当地的一些武装力量,与后九天的黑大头有一面之缘的杨作新被排前往,杨作新在后九天宣扬他的革命理念,收编了黑大头的部队,在后九天的工作中,他开始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于实践中。回到红军游击队驻地,因为肤施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组织又派他到一个镇上以小学校长的名义,重建中共肤施地下支部,在这里,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地下党活动,他的思想进一步成熟起来,他认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让千千万万父亲这样的人能过上好日子,”此时,他的信仰已经非常实在了,那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毛泽东领导的长征队伍来到了吴起镇,杨作新与毛泽东进行过一次深谈,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后,“他便对这个非凡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也认识到:“只有他具有这种凝聚力和号召力”,“一场革命,如果不产生出来公认的领袖,将是一盘散沙,……而毛泽东,是群体的代表”。有过一次和伟人交集的机会,杨作新对于毛泽东本人及他所领导的共产党更加的钦佩与信任,至此,共产主义思想完全植根于他的内心。

走一走杨作新的生命轨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一种信念,就如一颗种子,一旦在一个人身上扎根,它就会长成参天的大树,根深叶茂;一种使命,就如一粒水滴,一旦流进心海,它就会汇成奔腾的江河,源源不断。杨作新变成了高高山上的一抔土,但是,他却找到了心的归宿,而且,“获得性有遗传的可能性”,他的人生历程中获得的一切:智慧、意志、信念、苦难、思考……都会沉淀下来,然后荫庇后代,照亮未来。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共产主义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十谢共产党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