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2019-11-26郑飞飞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兔子数学知识小学生

郑飞飞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小学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启蒙和培养阶段,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思考方式、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要进行锻炼和提升。数学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

1.让小学生通过探索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儿童与生俱来拥有探索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将探索教学使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虽然这种探索过程充满挑战,但是也是一种通过失败来总结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的过程。虽然有时比较耗时,但是探索过程的体验丰富多彩并且印象深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探索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真正寓学于乐,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养成爱动脑的习惯。

如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一课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了解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通过观察光线射到墙上、地上来知晓什么叫做角,进而学习到对于角应该如何测量。老师在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之余加以提问:你可以用一张纸折出90°吗?一张圆形的纸如果折叠三次,那么我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都出现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让学生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拿着量角器测量随意画出的角的度数,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留意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实践,并且教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时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使小学数学打破原有的封闭式教学,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原型,领略用数学观点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问的精妙。让数学初级阶段的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也逐步自己找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方法。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用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学生:讲台桌有多长,黑板有多宽?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有多高?学生的铅笔盒长度是多少?你有多高?学生通过尺子的测量得出具体的尺寸,知晓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高度、宽度并不一定是整数,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读取整数会有很大的误差,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数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这样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既达到了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目的,而且学生会自主实践,在与同学老师的合作交流中进行的思维跳跃和思想碰撞,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3.通过小学数学的实践式教学让学生开展实践创新

小学数学虽然是为以后在学习打基础,但是将数学观点、原理等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更加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比如数学中的代表题目“鸡兔同笼”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立模型,运用模型来解决这个生活中会常遇到的同类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建模能力,也对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提升。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解答,比如实验做操法:假设鸡兔都训练有素,吹口哨都抬起一只脚,再吹口哨又抬起一只脚,这时候鸡会坐在地上,只剩兔子还站着,进而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枚举列表法(用表格来进行列举需要一个一个推算);假设法:假设笼子里只有鸡,那么应该有多少只脚?那么现有的脚比假设出来的脚多出的数量就是笼子里兔子的脚的数量,知道了兔子和鸡脚的数量,兔子和鸡的数量就显而易见了。用生活实践式教学来引导和发散学生的学习的思维,使学生在生活和社会情境中,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进行分析、思考,合理的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实践性。

4.结束语

在创新教学的今天,以最大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的,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对现有数学教学资源的一种整合和应用。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小学生从生活中汇总数学知识的能力,再将问题带入课堂中,促进学生教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所需的各项能力。

猜你喜欢

兔子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我是小学生
可爱的兔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