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
2019-11-26沈小姣
沈小姣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观点。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开展了名为“丝竹之艺”的传统乐器兴趣班,利用社团课程的时间,培养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的兴趣爱好。
一、做法
利用业余时间,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整理,为了方便统一管理,我们按照现代音乐学的“现代分类法”,从乐器鸣响形式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了4组,即:
A.弦鸣乐器组(二胡、琵琶、扬琴、瑟、古琴)
B.气鸣乐器组(羌笛、萧、埙、笙、编钟、唢呐)
C.体鸣乐器组(檀板、大金)
D.膜鸣乐器组(大鼓、手鼓、花鼓)
二、学习前的问题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性的做出了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一)学生对于乐器的选择问题
在整理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乐器的选择仅仅停留在其表面的认知,他们选择乐器的原因也仅仅是这个乐器觉得电视上出现过,或者是这个乐器造型奇特,而完全没有考虑到乐器本身的演奏形式与自身的契合。
解决方案:学生对乐器的认知错误是我们在第一堂课上对于各种乐器的介绍只停留于表面而并没有深入化的去介绍一个乐器。为此我们推迟了正式开始学习乐器演奏的时间,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详细调查每一种乐器的起源、传说故事,还专门购买了每一种乐器演奏的音像资料。
(二)学校对于乐器的采购问题
兴趣班的学生数量庞大,而且学生的体型、肺活量等身体条件各有差异,即使学习相同的乐器也因为个人条件不同需要对所使用的乐器进行个人化的调试调整,没法共用乐器。
解决方案: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长远的学习过程考虑,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决定:以学校带头,兴趣班学生家长出资对每个学生学习的乐器进行统一的批量购买,然后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完成自己所使用的乐器的调整和养护。一方面让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到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个人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三、学习中的问题
由于乐器众多,不方便一一举例,在此仅挑选几个代表乐器进行说明。
(一)弦鸣乐器组
琵琶学习中的问题:按弦是左手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指法。在按弦中,最容易出现按弦不实、不准的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因手指无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按弦时,左手四指关节应自然弯曲呈孤状,不宜作平直的姿势。尤其中指和名指三个指关节,在按弦时必须要向外突出,不可作平按作平凹状。在按弦时指端触弦的部位也应严格要求: 食指的按弦触点在指端中部的偏下侧,中、名、小指在指端中部的偏上侧,拇指按弦触点在指甲的右侧。这样,在按弦时方不至于碰到相邻的弦而发出杂音。
(二)气鸣乐器组
笛子学习中的问题:吹笛子时,总是有呼气的声音,似乎比笛声还大,很多同学不会对口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嘴唇呈微笑状,口风收紧一点,中间嘴唇留一个小孔出气,小孔要比较圆,不能太紧.要对准气孔吹气,尽量让气息进入到吹孔之中.正确的对口型方法就是不断调整口型和吹孔的角度。
(三)体鸣乐器组
由于檀板、大金(大铜锣)等体鸣乐器大多都是梨园戏曲中所使用的,我校老师中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就更无法传授学习方式以及演奏技巧给学生们了。所以虽然分了这个组,学生们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兴趣,但我们并未给这部分学生开设响应课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假日期间去这部分的学生家里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一番讨论,在征得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我校领导与上海戏曲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进行联系,将这部分学生送去进行戏曲方面的专业培训。
(四)膜鸣乐器组
大鼓学习中的问题:大鼓是这次培训班中所有乐器中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一种,但是想要学好依旧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练习,我们主要按如下方法给学生进行大鼓指导。
让学生按RRLL(或LLRR)去练习十六分音符(四连音),认认真真完成每一击。使用节拍器,速度从每分钟60拍开始或者更慢,当学生感觉没有问题(时值和力度以及音色均匀并能轻松完成)时将速度提高5拍,过多学生会觉得跨度太大,过少又难以体会到明显的差距,再没问题时,继续增加5拍,类推…当学生到达一定的速度之后,也不要因为求快而紧崩着双手去练习,而是要尽量在提升不同速度的练习过程中去体会放松,这样会让学生会慢慢找到双跳(一个下击动 作发出清晰均匀的两点声音)的感觉。